首页 > 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 > 建业月刊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完全是由净出口减少所致,同时国内需求继续保持增长,那么全世界都会为之欢欣雀跃。
——这正是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想要的局面,《经济学人》如此说。200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遭受7年来第一次回落,但强劲国内需求的存在意味着中国经济不会因美国经济衰退而踩急刹车。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中国不再靠净出口拉动增长,中国与美国及欧洲之间的贸易顺差依然大得令人发憷。随着中国开始出口高价值产品,西方生产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龙象共舞”的前提应是彼此有“真正的相知”。
——“只从竞争角度看待中印两国,是把全球性的沟通与理解的实践沦为一场赛马,事实上也不是这样。”阿玛蒂亚森说:“人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相互可以学到什么,而不是谁将会超越谁。”
改革的新动力在哪里?
——饥荒和生存压力,曾经都是改革的直接动力,在三十周年的节点回顾改革开放启动时的蛛丝马迹,经济学家周其仁开始为改革的新动力忧虑。“我想在未来的改革开放还有许多难题等着,现在的麻烦是我们已经远离了饥荒。过去是危机推动改革,这个动力已经衰竭了,新的动力在什么地方?这可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问题。”
权力的不作为,必然会导致权力的灾难性后果。
——山西临汾尧都区魏村镇吴家庄中心小学附近一家非法化工厂肆意排放含苯废气和废水,导致该校学生和吴家庄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等症状。当地村民在工厂门口抗议,并集体下跪,要求工厂停产。针对此事件,著名评论家陈一舟如此评价。
GDP涨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哪里?
——近期,国家统计局将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情况,修订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众投行纷纷预测,调整后的中国GDP数据将增加20%左右,今年中国可能一举超过意大利、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第四经济大国。与此对应的是,民众普遍反映,GDP的飞跃对幸福感的提升几乎毫无帮助。
期待“大炮委员”!
——今年“两会”开幕前,网络舆论对“敢于发言、大胆发言、大胆说真话、不怕说错话的”的代表、委员充满期待 ;而对参政议政时“赞美多、不敢讲真话、不敢讲问题、不敢批评尖锐问题”,满足于当“花瓶”的与会代表、委员颇有微词。
奥巴马革命?
——如果奥巴马最终赢得大选,那确实是一大变革,这种变革也只能发生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以及21世纪的今天。然而,美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基本制度不会也不可能因为一个黑人当选总统而改变。香港媒体如此告诫那些认为奥巴马荣登“总统”宝座将会为美国带来实质性变革的亚洲人群。
当然有信心!
——面对记者:“您对奥运开幕式的成功有信心吗”的发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如是回答,同时,他认为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辞去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对奥运会开幕式不会有影响。
(栏目主持——白许晨)
进入2008,《南方周末》在新年献辞中动情地说 :“抬眼可见,奥运倒计时牌上的数目飞速递减。耳边隐约传来那个老人的声音:‘你们要冲出一条血路来!’”
今年,中国将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今年,也将是建业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的一年。也正在这一年,面对中国改革三十周年,社会各界思既往未来,评是非成败 ;而面对管理架构变革一年来的深度磨合实践,建业开始以此时、此地、此身来考量新的未来。
治大国如烹小鲜,寰宇诸般事物道同而术异,这让我们可以把对国家改革的反思讨论与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的管理年会并行思考。基于2007年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管理改革一年来的实行,如何“提升集团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成为春节长假结束后建业经理人们在年会上讨论的主题。
从嘉宾对话到分组讨论,120个问题被提出,现场将问题分类合并再初步讨论解决方向,本届年会无疑唤醒、加深了大家对企业问题的集中思考与关注。而在年会之外,集团将此次提出的问题再次深入梳理,分为限时解决、限期解决和近期解决分级开会决议,其速度与决心标志着一系列改变将陆续推行。
虽然此次年会使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以及新变革带来的缺憾一览无余,虽然建业在为自己所订立的标准下,还有很多的差距,然而审视不如意的种种,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问题,质量与成本、制度与公平、制度与效率之间的问题,大家无不承认这些都是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所遇到的命题。
自2004年荥阳会议后的几年间,集团完成了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从少数项目到多项目运作的跨越,保证了集团的可持续增长;而2007年的管理变革则在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基础上,为多项目的几何级增长做了准备。目前提出问题之众多,正是让我们看到了发生在建业身上的大的跨越竟然这么迅速。
该以怎样的态度与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老胡开出了四剂药方:
要以积极的、敬畏的和自省的态度去对待问题。要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来对待目前所遇到的问题;要对目前所处的岗位心存敬畏,珍惜全体建业人15年来所共同创造的发挥每个人能力的平台,提高职务行为的比例;要保持自省的态度,做一个检讨主义者。
要学会换位思考,主动沟通。
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站在2010年的时点上来设计企业和本职部门未来三年的计划,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站在2010年的时点上,建业绝对有信心看到战略的核心价值——规模与速度将得到更优的发挥与表现。进入40至50个城市,运作70至80个项目,建业将更成熟地进行多项目运作,进入更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那时,建业的管理体系将发生新的变化,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必然有更大的提升。
面对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至今的现实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解决,如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如怎样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与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又何其相似。所以借用樊纲一句话:改革还远没有结束!
超我的回归
康洪雷在接受《士兵突击》的访谈时说,许三多和成才,在我眼里其实是一个人,许三多代表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本我形象。
这里说的本我,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一种禀赋,是一种精神上所追求的形象。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我更觉得许三多这一形象是超我的展示和回归。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超我是人格系统中的道德规范,它由人的道德律、责任感、使命意识等构成,可简单分为“理想”、“良心”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在许三多身上得到升华。
许三多反复重复的一句话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是他的理想,就像无人雪地上落下的一行脚印,简单、直接,却在行者的一步一踏中,让人看到坚忍、无限和不息的意味。
他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和永不抱怨、义无反顾的钝感力。钝感力是这部片子带来的一个引人深思的词语,是应许三多而生的一种在做某件事情时能够抵御各方面干扰的能力。在诱惑与评判层出不穷的现实社会中,这种力量因为谦卑之下厚积薄发,而更加坚实、稳固,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善良是许三多成功的另一助力。他的善良集合体现在言行举止、骨子里与人为善的谦卑、率真,以及不掺一丝矫情的笑容上。让人感动,更发人深省。镜头里常见许三多笑容的特写,笑容背后,我想这更是他憨厚和质朴的秉性下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乐观精神。农耕文明里走出的他,听不懂现代文明里圆滑世故的暗语,然而正是这种甚至被常人看做是愚钝的无意识的乐观,让他比常人更加专注、执著,能够在小事中创造价值,在孤独和困境中,也能不急不躁地以一个兵的本色与本分践诺理想。
在当今,人们背负的欲望过于沉重,活得过于聪明,却无法让心灵平复本真。这部剧集,导演以一个小人物为视角唤醒了人性的底色,同时大众对于许三多的关注,也自然映射了内心对真善美的热切怀念。
(郑州公司 余卉)
做一个和而不同的人
《论语·子路》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深深地赞同孔子的这种思想。
简单来说,“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由血、肉、骨头等构成的一个整体,是1+1大于2的关系;“同而不和”是简单的相加关系,水加上水还是水,1+1还是1,没有提高和促进的因素在里面。
像许三多,他绝对不是白痴,但他没有大多数人有的过多想法,他做人,从来不会去想成才为什么比我情商高,为什么吴哲比我智商高,高城为什么比我更像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从来都是说为什么我永远在底线,为什么我又到绝境了。他能和每一个人和平而谦卑地相处,而又能永远做他自己,不失其志。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一个平常人都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只是我们没有做,因为我们总考虑利害关系,所以我们对生活患得患失。为什么雷锋说,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个人天天都在做好事?做一个老实人,做一个和而不同的人,只做一件事,只做一天时间,人人都能做到,难的就是天天做老实人,天天做一个和而不同的君子。我不赞成每一个人都像许三多那样卑微地做人,中国从古至今充斥着太多的奴才加奴性。中国在进步,就要多一些有个性的中国人,有着全球视野与地球村意识的中国人才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按什么样的人生去活着吧,为什么非得是谦卑地而不是张扬地活着?只是我希望每一个不同性情的人都能和而不同,把这种孔子思想深深种植在我们每一代中国人的血液里。
(营销管理中心 关健)
八O后的许三多
过去的一年,《士兵突击》弥漫了所有的媒体,电视台、网站、报纸、杂志,各种论坛上都是如火如荼的讨论,没错,是关于许三多。而“80后”则是最近几年的流行词,起初的时候,它是贬义词,但是通过姚明、刘翔,现在又有了“许三多”的呐喊和证明,人们正在改变着看法。随着“80后”在各行各业逐渐挑起大梁,随着他们在社会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 “80后”正在向褒义词转变。在“80后”登上时代舞台的当口,许三多无疑给这一代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种标本和激励。
许三多是“80后”只是我的一个猜想,或许是,或许不是,但我是多么渴望他是一个真实的生命。如果只是从物质上看,许三多得到的不多,但是精神世界里,他是高贵的国王。或许不少人难以理解许三多,甚至不屑,因为他太简单了,只知道埋头苦干,不聪明。但回到最后,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我们会发现,智商最高的就是许三多,“大智若愚”!
浮躁,是年轻人的通病,并不仅仅属于“80后”。在未经磨砺,不经世事,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之时,有些偏颇也可理解,但我们都怀着一样的“富民强国梦”。
建业,被人称作河南房地产业的黄埔军校。业内的诸多同行,多多少少都流淌着建业的血液,这源于建业良好的造血功能。放眼看去,各个项目、各个部门,已经有众多的“80后”在挑起大梁,他们正继承着前辈的优良传统,为打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打造一张河南名片而奋斗着。
(产品管理中心 王中仁)
因为简单
用一个词形容许三多就是简单。在他的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以至于活着就是:干有意义的事情,干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由于这种简单,面对世界周遭的所有,他似乎并不存在许多的“为什么”般的疑问,他只是把许多事情当成是理所当然,对别人的嘲讽挖苦毫不在意,把别人的惩罚当成鼓励。因为简单,他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努力执著地力争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虽然他并不聪颖。
诚实、单纯、执著并且善良、宽容,是许三多简单主义的人生法则。这种行为方式如武学中的“独孤九剑”到上乘所使的无锋蠢钝之剑——削去所有锋芒和浮躁。对比当今世界的许多人,他有着这种简单所造就的纯洁灵魂,就如圣哲的谚语所说:当你的灵魂像水晶般剔透,你的人生也会如此纯净。许三多拥有这样的灵魂,于是便夺了我们的眼眸,深入到我们的灵魂……
(人力资源中心 高丹丹)
精英与一根筋只有一线之隔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这是十几岁时就明白的道理,而精英们是深刻理解此含义的一群人。他们坚定不移地坚持某种信念或理想,直至取得成功。许三多表现出来的更多像是一根筋,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所能到达的终点在哪里。况且,他并不能轻易让人信服他所坚持的信念,除非他已经通过非一般的考验,抵达了终点,证明给所有人看。
人生、命运、事业和理想莫不如此,如果你有可变通达成所愿的“一根筋”,生活将会容易很多,台阶要上,笑容也会时常挂在嘴边,因为精英是胜券在握的,因为精英是时刻准备迎战的。
基层处理基本事务的工作者,他们就是那些螺丝钉,是他们在上紧现实这根弦,让世界沿着轨迹正常运转着。而且,从这里出来的精英往往最为踏实和长久。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许三多,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或许你觉得自己更为聪明、更为果敢、更有文化或更有力量,但是那已经不是最根本层面上能与每个人相通相惜的素质——朴素、单纯、不功利、不放弃——被很多表面文章掩盖了的人的善良本质。往往,我们敬仰着的伟大人物的最本真面,正与这些素质相符合。
一线之隔的不只是精英与一根筋,还有天才与疯子、爱情与仇恨、地狱和天堂。既然我们住在人间,那么就请善用自己的“一根筋”。
(客户管理中心 李锐)
《士兵突击》培训版
康洪雷说过他还要为《士兵突击》拍续集,让许三多和他的战友复员走向社会;并且他表示还要让许三多继续幸福,我很期待。之前有人设想过《士兵突击》的人物在职场上会有何遭遇,不乏黑色幽默。从本职工作出发,我在想如果《士兵突击》的人物都去做培训大概会是怎样的情形。
许三多:不善言辞的他,如果给人做军训倒是个办法,毕竟他的正步是相当标准的,其他的我实在想不到。
成才:适合他的培训课题有很多,他将会是所有的人中做得最好的,他会成立自己的公司,利用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和营销策略狠狠红火几年。
伍六一:他会是一名专业能力很强的培训师,但是由于他的爱憎情感过于明显,最终他会得罪很多客户,结果只能出书录制光盘。
袁朗:他在A大队的那一套,稍加改变就是拓展训练,所以他会成立一家拓展公司,结果由于可复制性太强,他只能作为一个开创者而被后来者以价格利剑重创。
(人力资源中心 田勇)
《阿甘正传》:
本真生存的伟大胜利
有赖于汤姆·汉克斯的完美演绎,《阿甘正传》从原著政治讽刺的立意完美转换成为一部广受推崇的人生寓言。这个影片中,比许三多还要“失败”,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他的身上却具有我们日渐远离的诚实、守信、勇敢、真诚等美德。影片的开始,我们或许会被阿甘的木讷所逗乐,在他面前,我们充满着优越感,但在影片结束时,我们却不得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我们突然发现阿甘的经历正是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纯真年代,而我们的身上却已经覆压着太多的偏见与虚荣。
“人应该抛弃技巧而以真诚的本质生存。”《士兵突击》导演康洪雷的希冀恰好可以诠释阿甘的胜利。生命的际遇如空中的羽毛般飘忽,阿甘生存的武器却只有两种:不吝体力的奔跑和婴儿般的本真。在电影里,阿甘凭借这两种武器在越战中偷生,参与“水门”事件,还作为代表团的一员促成了著名的“乒乓外交”,他用质朴的方式改变了世界,我们把这种隐喻解读为:其实世界的运作本就可以如此简单。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往往决定着世界对我们的回报。繁复的零和博弈消解对立的力量,搜索枯肠的暗算、阴谋其实同直爽的追求殊途同归,蓦然回首,生命已大段耗散在无聊的缠斗和畏首畏尾的犹豫之中。
阿甘在影片的尾声道出一段肺腑之言:“不过,我跟你说,朋友: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那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生存总是给人许多困惑,虽然一些问题还是没有答案,但有时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时间总是无情地流转,它在催促我们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虚掷光阴。向前,跑。这大概是阿甘给人的最重要建议。
其他参考影视: 《幸福终点站》
《阿信》:东方传统智慧的力量
《阿信》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桥田寿贺子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达4卷的小说,在书里,作者完整展现了阿信从7岁到80多岁坎坷而又辉煌的传奇经历。女主人公阿信从最底层做起,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以坚韧面对挫折,用汗水换取成果。从阿信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善良、真诚、永不放弃的人性之光。
1983年,电视连续剧《阿信》在日本首播创下了有史以来连续剧最高收视纪录,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一时间,该书被誉为“感动20亿人的女性奋斗史诗”,也从而让一代中国人记住了这个名字。
“他是我极力推崇的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很大的人,他不是一个具象的人,我认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再大点是一个东方人。他身上有着优秀的品德、品质——他那种执著,他那种卑微,他那种与人为善。”如同康洪雷在许三多身上所寄托的东西一样,我们也总能在阿信身上清晰看到这种东方传统价值观散发的光芒以及对她人生所产生的微妙作用。阿信从不怨天尤人,她坦诚地对待每个人,珍惜每一个契机来提升自我。作为阿信重要的人生导师,逃兵俊作的遗嘱为这种人生观做出鲜明的标注:
“如果你想要讨厌别人、憎恨别人的时候,在你讨厌和憎恨之前,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个人会对自己不好呢?一定是有什么理由的。你想出了那个理由,就把自己不好的地方改正过来。如果阿信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但那个人还是要蛮横地对待你,那你不要责备他,而是去可怜他吧!无缘无故地欺负阿信的家伙,自己一定也是个不幸的人,是个内心贫乏的可怜人。你这么想着,就能够原谅他了。”
阿信的成功,相信有许多人会将原因归结为她比较幸运,这种想法轻易就抹杀了东方价值观所蕴含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农耕时代曾强力支撑了社会的平衡,并在如今的商业世界证实了它的价值。一个最贴近的例子,在集团组织的向“村官”学管理活动中,老胡曾这样总结李连成的“示弱”精神:一直的示弱,就会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道德的洼地”,从而集中到所有的资源。这正是在东方传统价值体系里最完美的做事方式,貌似笨拙,却带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强势。
对照阿信的人生再来看待《士兵突击》,我们发现,许三多与成才对他人的理解截然不同——一个依竞争法则,适者生存,我生存是他人淘汰的基础,以此理解他人,必须自我中心,他人只为巩固自我的工具。另一个逆竞争法则,有他人才有我,成就他人才有自我。对他人的不同理解,构成不同的爱人、为人态度,成才当然要被人人抛弃,只剩孤家寡人的能量,必须从中心退场。许三多当然收获人人爱我,变成人人投入的能量场,得人心而自然成为中心。
其他参考影视:《大长今》
《奔腾年代》 :
在生存的困境中找回本我
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激荡人心的美国传奇:它本是马场上的一匹陪练马,每场比赛的唯一目的就是输掉比赛以增加其他马的信心。它遇上了几个同样遭遇生活失败的人,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始迎来胜利,并且,作为最辉煌的一刻,它战胜了当时赛马场上的“常胜将军”。它的故事是暗淡时代背景下的一颗启明星,被尊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振作信念的精神象征。它就是Seabiscuit——海洋饼干。
不同于“钢七连”或者“老A”,影片中,围绕着这匹马的团队看上去使人绝望:赞助商查理斯·霍华德本来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但他的儿子却在一次事故中丧生,他的妻子因此和他离婚;骑师瑞德·波拉德在大萧条中为父母遗弃,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还在拳击比赛中被人打瞎了一只眼睛;训练师汤姆·史密斯是个牛仔,同样四处流浪、居无定所。这个团队在懵懂中起步,正如刚走出下榕树村的许三多,面临的尽是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敌意以及技不如人的羞辱,这同样是一个从生存绝境出发的人生故事。
在一个功利、强调竞争的世界,“他人即地狱”不是寓言,更像是一种现实,尊严不是基于人性原则的给予,而是一种彼此的征服。表面看,海洋饼干和许三多的经历有颇多不同:《奔腾年代》在集中的时间内展示了梦想所带来磅礴的力量;而《士兵突击》则用长时段还原了生活的琐碎以及人生螺旋状上升的本质,它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人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但是,其实两部影片在共同展示人在生存绝境中对自我的发现。从333个腹部绕杠开始,我们看到许三多在不懈努力下,刺激了潜能,为生存压力积聚了爆发力。而也正是经历了骑师腿被摔断的悲惨经历后,海洋饼干才开始了真正激荡人心的连续胜利。正是生存压力,兰小龙和康洪雷都无比缅怀的生存压力,往往会帮助我们看清自我,积蓄力量。
“不能因为受伤而丢弃整个生命。人生的波折只是为了让你在以后的路上能够走得更远。”电影中的霍华德这样说。“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好年景要过,不好的年景也要过,生活在考验着我们的不同侧面;平淡中暗藏爆发的契机,面临困境,我们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潜力。
其他参考影视:《春丽》、《百万美元宝贝》
从阿甘到海洋饼干,从阿信到许三多,影像世界的思考者们似乎在密集宣传一种普世观点:如果把价值体系看作黑箱,那么,那些造型复杂、工于心计、时尚新潮的设计并不一定能比简单、本真的旧箱子创造更高的价值,体现更卓越的效能。
谁给你的资格!
当全社会都开始热烈讨论《士兵突击》和许三多的时候,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够绕到公共舆论的后面:相对于观察和思考许三多,我似乎花费了更大的工夫和力气去观察那些热议许三多的人。谈论者们越热情,发言越踊跃,便越能流露出他们最本原的品性与心态。
在那些喧闹的讨论声中,我们很容易从每一个发言者身上看见一种近乎天然的优越感。几乎每个人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口吻评述着许三多,或者给予他指导,或者同情其经历,甚至怜悯其智商,或者在许三多成功之后,以一种马后炮的姿态表达迟到的敬意。许三多最终所获得的敬意,是建立在他前二十年的人生完全地被践踏、被否定、被抛弃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很少有人从一开始就认同他的憨直与单纯,而是以一种“看好戏”甚至是“看猴戏”的心态在陪伴着这个傻孩子的成长。他给了几乎每一个观众机会去建立自信,“哦,我都够惨了,这还有个比我笨得多的家伙呢”。《士兵突击》很励志,但在励志之外,它也带给了观众朋友们优越感,这种潜意识里的优越感,似乎也是人们乐意去看许三多的另一个不愿意明说却很重要的原因。就像成才在屋檐下恨铁不成钢地说:“我恨不得把你脑袋扒开,把我的给你放进去!”
谁给你的资格!
我们凭什么表现同情?我们凭什么表达怜悯?我们凭什么恨铁不成钢?在许三多顽强、坦诚、坚毅的生命观念面前,我们凭什么感到天然的优越?
思考许三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反思我们的心态。许三多最大的悲剧不在于他的不谙世事,而在于他的生命没有在一开始得到最起码的尊重,甚至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即便他是个弱者,甚至他没有333次腹部绕杠,也都应该获得尊重,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也最简单的平等眼光。谁没有缺陷,谁又没有失意挫折,凭什么站在别人的迟钝与痛苦上获得自己的优越感?
如果我们能够平等看待每一个人,平等地承认每一个单体生命的性格与天性、奋斗与选择、成功与失意,便不再会发生任何意义上的生命悲剧——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人生,而且在这一生中,感受到了来自他所有同类的支持与肯定、激励与赞赏、平等与和睦。
城市的隐喻
在《士兵突击》的故事情节里,真正激发了许三多巨大抗拒本能的,是他脱下军装走进城市的那几个片段。走入城市之前的许三多,已经完成了他作为一个优秀士兵的基本课程,过硬的本领、战友的信任、长官的欣赏、通透的心灵,唯独遭遇迷惑的,是在失手击毙匪徒之后,所面临的人生观念的动摇与冲击。即便面临着杀生之后的错乱,这个时候的许三多,也已经被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所喜爱、赞誉和认可,但就是这样的认可,却在他走出军营的一瞬间被轻易打倒。当他直奔火车站售票窗口,说上一句 “到读书铺”,估计所有买过车票的观众都会失声一笑:“真是许木木,哪有这么买票的啊?那个售票员知道读书铺是哪儿吗?全国得有多少个读书铺啊!要是我去窗口直接买张到大王庄的票,还不把更年期的售票员气死。”
这就是许木木,换上格子衬衫,戴好吴哲少校的墨镜,背上都市驴族们司空见惯的大背包,无论外形如何变化,都无法遮掩他生活内容与精神阅历在城市背景下的脱节。我们可以把这个优等兵被拽进派出所看作是一场陈佩斯小品式的轻巧喜剧,但当我们失声一笑的同时,是不是也发自内心地感到有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心酸?
一种过于纯粹、清澈、传统和保守的观念与习俗,或许可以在军营的特定背景下,在王团长、袁中校、高连长、史班长的特别支持下,最终赢得人们的喜爱与赞赏,但这种赞赏注定了是隔岸观火式的、隔靴搔痒式的,当许三多走入城市,他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而他所不能适应的,恰恰是大多数观众所在的城市生活,更不要说那些异常眼花缭乱的大都市生活。
我始终猜测导演在这里埋下了一个隐喻,或者至少想引发一些探讨与思考:在特定背景下的精神选择与生活观念,无论它在某些个体人物的内心是多么清澈与坚毅,但都无法避免在新时代的市井环境与市民社会中被视为异类的命运。
城市生活,并不见得是每一个人的选择和梦想,或许有很多朋友更喜欢远离城市的烦躁与喧嚣、不安与争斗。但作为我们最终所赞赏的许三多的精神价值,却不能获得进入城市生活的通道和机会,它始终难以着陆在观赏者的实际生活中,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的悲哀。
如果我们在《士兵突击》面前流泪了,如果我们感觉这些人物与故事唤醒了内心一些被遮蔽的干净的品格,那么最重要的便不是喋喋不休地表达对于许三多的夸奖,而是放弃我们隔岸观火式的娱乐心态,在每个人最日常的生活里,尽可能地展现我们和许三多以及他的战友们一样的、那些被时代所逐渐遗忘的优良品质。“试试看”,比“看”,更像许三多。
难以猜测的转身
《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的结束,并不能代表许三多这个人物命运的完全结束。我始终对电视剧结尾时每位战士亮相的镜头记忆深刻,许三多在他标志性的憨直笑容之后,转身,并留给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多少有些深邃的背影。这个背影太值得思考和玩味了:这个士兵随后的生命,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他所代表的价值与观念,又将会获得怎样新的境遇?
很多对《士兵突击》感叹不已的观众,对于康洪雷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所表达的意思深有同感,在这样一个价值观有点轻飘而恍惚的时代,许三多和他的战友们所表现出来的厚实的价值观念,被广泛地认同并迅速传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领域中关于执著、友爱以及忠厚朴实等角度的思想,借助于许三多的身体力行得以从旧包袱里面拿出来晾晒、复苏。
那么,在许三多转身之后,扭过他憨直笑容的面孔,这个背影又意味着怎样的挑战和未知呢?在传统价值观念中的优秀部分被新的时代所认识之后,是否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新时代的语言体系,是否符合新时代市民社会的接受习惯,是否具备与时俱进的自我更新能力,都是《士兵突击》以及它所代表的传统价值观念必须回答的问题。可惜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在电视剧中得到剧情的解决,许三多并没有顺利地融入城市,面对家庭危机这个年轻人也没有显现出足够的抵抗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许三多从龟儿子变成特种兵的整个过程,都带有某种人为的、预设的帮扶。他作为一个普通庶民的胜利,有着许多偶然的因素,史今那一瓶上头的烧酒,浇灌了许三多随后波澜壮阔的青年时代,但肯定还有千千万万个许三多,可能具备与他一样的精神力量,却因为无法逃脱地理的制约或者时代的局限,而根本无从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大约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以及成熟,才能为传统精神价值在新时代的繁衍再生,提供宽厚而友善的平台。
我必须承认,《士兵突击》带来的冲击是两面的,我们既在它的故事里流泪亢奋,感受到精神价值的巨大能量;也不得不面对电视剧结束以后,现实生活与剧中气氛的巨大反差。许三多在每一集结束时的那个笑容和那个转身,仿佛是更大的一个比喻:我们能够看到传统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的复苏,却不见得能够捕捉到他转身以后的命运。
我们能多大程度上去实践《士兵突击》里的精神价值呢?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不抛弃,不放弃”,应该才是许木木转身以后,康导演接受采访以后,以及每个观众擦干眼泪以后,最值得珍视并努力的吧。
与其在许三多面前夸奖千年,不如回到自己的生活憨直一晚。
(罗旭,特约撰稿人。)
康洪雷有骨头,有头脑,有心肝
张西:导演康洪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韩少功 :我觉得他是一个重情义、心里特温暖的那种人。想想看,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多么庸俗的时代呵,唯利是图,虚情假意,勾心斗角,大家一脑门子官司,很多人都丧失了感动的能力了。然而康洪雷敢于一个人跳出来挑战,寻找和捍卫一种温暖和圣洁的东西。网上有一篇评论说,《士兵突击》是一种世界观的胜利。我觉得这句话讲在点子上。真是一种世界观的胜利,人生观的胜利。“不放弃”,就是对自己要狠一点,要克制,肯磨砺。“不抛弃”,就是对他人要承担,要付出,要慈悲和忠诚。这其实是人生两大主题,是核心价值观,是直指人心的。有意思的是,现在好多“突迷”倒是把这些闪过去了,只是说如何“酷”呵,如何MAN呵,如何阳刚或者魅力呵,还说哪个角色适合当情人,哪个角色适合当兄弟。稍好一点的,也只是讨论所谓“成功”之道,比如机灵一点还是迟钝一点,哪个更容易成功。这就好比在问 :为了占大便宜,人是不是也要吃点小亏?为了在股市上最终暴得大利,是应该炒长线还是应该炒短线?这都是对《士兵突击》的小资化解读,却是最主流的解读。
康洪雷在美学上也有一种大气。整整一台和尚戏,一个女主角都没有,搔首弄姿那些东西,软塌塌的那些东西,他都不要。他在艰苦中发现美,在卑贱中发现美,在普通人的情感中发现美,总之,是在时尚美学不屑一顾的那些地方,找到震撼和感动,而且把片子拍得吸引人。戏做得很满,人物很结实,一个是一个,但又行云流水,十分质朴和自然。这里有一种大眼界,有一种堂堂正气和正大光明。以前,我挺瞧不起演艺界的,总觉得那里的很多人一是没骨头,只能跟着时尚跑,看着人家玩武侠,我也跟着玩武侠,看着人家玩怀旧,我也跟着玩怀旧,人家玩痞子,我也跟着玩痞子,心里只是把几个卖点算计来算计去。二是没脑子,比方一拍军事片,就必拿《夏伯阳》、《巴顿将军》或者《拯救大兵瑞恩》来改头换面,八路军好像都是西点军校出来的,连打枪和中弹的动作都一一照搬。表现统帅更是让人急,总是圣口一开,全体拥护,而且神机妙算百战百胜,这还算什么事?革命和战争真有这么容易的话,阿狗阿猫不都能当统帅了?这种对历史的想当然,实在太弱智。中国民众中相当严重的历史观混乱和革命幼稚病,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种作品培养出来的。
现在看来,中国演艺界还是有人。康洪雷就是一个,有骨头,有脑子,更重要的是有心肝。当然,从更高的要求来看,他在片子里营造的环境似乎过于温暖,于是任何一个观众都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我怎么没碰上这样的好班长?这样的好连长?如果我碰到的都是坏班长和坏连长,我怎么办?这就是说,康洪雷相当程度上折扣了现实的严峻和险恶,也在某种意义上减轻了英雄的压力,回避了生活中更刺心的拷问。但康洪雷可能也没办法。电视是大众艺术。大众艺术呀,它确实不能那样严峻和险恶,得考虑到主流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得有一定的分寸,有时候得甜点多于苦药。从这一点上,我对编剧和导演也能够理解。
很多片子的价值观不是暧昧就是空洞,甚至恶俗
张西:他的几部作品都是这个基调,里面都是好人。
韩少功 :包括《激情燃烧的岁月》,片子里几乎都是好人,没有什么坏人。我当然不赞成把人黑白两分。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复杂的,有白也有黑,有时候是佛魔一念间。但表现英雄的片子容易把人性中黑的一面过滤掉,或者过滤得太多,其结果就是满台君子,英雄颇有人缘,到处得到帮助,成长较为顺利,而这是与观众们的现实有差距的。观众一旦从剧情回到现实环境中,就会说,哦,那都是编出来的,根本不会有那种事。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一些片子,只要是面向大众的,也都免不了这种不同程度的现实净化和人性高调。在这一点上,文学相对小众化一些,可以下刀子更狠。特别是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擅长把最真实、最严酷的现实撕破了给你看。这种文学后来走火入魔,走过头了,是另外的问题。但它在解剖现实和揭示人性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果我们要表现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英雄,更经得起破坏和打击的英雄,比方表现一个既没遇到好班长、也没遇到好连长的英雄,就不能不注意这些经验。当然,我这是很高的期待,也许太高了。
张西:我在考量他的世界观形成的环境背景。他现在蒸蒸日上,一日千里地往前走,可是他开始的地方,譬如环境背景毁灭了多少人的梦想啊!
韩少功:他的这几部片子,有一个大的思想背景,即“文革”结束以后,整个的意识形态风向大变,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点,不光中国这样,全世界都这样,道德传统陷入崩溃,新的理想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来。经济学家不要讲良心,哲学家不要讲良心,科学家不要讲良心,文艺家更不要讲良心,一下子都成了时尚潮流。大家似乎都是价值中立,但机器人式的专业化,实际上是市场化和利益化,掩盖了大家内心中的小九九,掩盖了一种摆不上台面的价值偏向。卖就是一切,票房就是一切,迎合大众的发财梦和刺激欲就是一切,这哪是什么价值中立?很多片子的价值观不是暧昧,就是空洞,甚至恶俗。国外拍了那么多军事题材片子,其实乏善可陈。“动作片”嘛,就是看看动作,看看场面,看看特技镜头。什么《拯救大兵瑞恩》,什么《兄弟连》,有什么呀?能打动人的有几个?大部分是些现代杂技,玩得花哨,玩得火爆。整个影视艺术在衰落,国人完全不必把垃圾当宝贝。
我们这个时代确实需要一些一意孤行的人,认准了自己的理由,就往下走,就不回头,像许三多说的:“做有意义的事情”,“好好活”。当然很多人会失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败,但毕竟有康洪雷这样的成功者,有一小批越来越成熟的艺术家。我看了这几年的一些影视作品,虽然看得很有限,但从《亮剑》、《暗算》、《白求恩》,还有《血色浪漫》等来看,我觉得看到了一点希望。这些作品都可能在观众那里被小资化解读,但有人说《士兵突击》是一种世界观的胜利。这样的观众也还是有的。
张西 :是那句“不抛弃,不放弃”?
韩少功:对。这六个字概括得很好,很有中国味。
(张西,小说家。)
据说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这样留下了他的墓志铭: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或者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
年初,一位名叫埃文·奥斯诺斯的美国人将他的文章投给了《芝加哥论坛报》:“许三多不是教父,不是父亲,不是傻瓜。他是(中国)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的主人公,仿佛是专为这个时代量身定做的。”他甚至给文章取名为“在中国,人人都爱许三多”。
从来没有一个虚拟人物像他那样真实地撞击了我们的现实社会,2007年里,共有5家杂志把他选作了封面人物,他还打败了李安、史玉柱、王朔,被《新周刊》评为年度新锐人物,获奖理由是:
“从最差的兵变成了最好的兵,他只赢了一个人——他自己,他的成长史就是中国上行社会的另类寓言。他的迟钝、缺心眼和一根筋,为内心与现实相悖的人们提供了自我反省的契机。这种钝感的力量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是快速成功学的反义词、功利职业伦理的反义词、机会主义的反义词,甚至是这个浮躁社会的反义词。”
康洪雷:坚持本我是伤感的,是悲壮的
我总觉得许三多是我们十几亿人当中最真实的自己。他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那个忠诚,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有时候我们知道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穿的是几件衣裳;也知道我们扔了多少,但是扔在哪里,我不知道。回过头一看,我从家来的时候那些特别柔和的,甚至是特别让大家心里舒服的东西,现在在我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了。原来我们被那么多西装革履,就是过去你想都不能想的东西覆盖着,你扒开这些东西看,你还是你,你还在,你那个影子还在。你对那个东西其实很眷恋,为什么?它是爹妈赋予你的东西。爸爸妈妈教育我们要说实话,要做一个好人。我相信每个父母都这样讲过,我们都无所谓,没当回事。但这个东西可以像一个录音机一样,深深录在你心里。当有一天,某件事情触动你,那个盘打开后,你觉得特别暖。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这样称为“净土”的地方。我把这东西打开,放在外面,让我们每个在现代化社会里拼杀的人,看到了那个最真实、最柔软甚至最柔弱的自己。于是,突然产生了共鸣,甚至产生了伤感。忽然回望刚刚起步那时候的我,突然发现我是那么可爱,那么坚强,又是那么的悲惨,甚至那么的无辜。我用我所学的技巧,我所学的东西,把我那东西掩得那么深。
在聪明人社会,大家都在顺时针走,许三多是那只“逆行的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心路成长的历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许三多遇到的问题,所谓的冷漠,所谓的坚硬,所谓的这种现代化,一切扑面而来,你怎么应对那些事情?所谓成功,就是你从家门出来之后,要追求的目标。许三多的成功,就是他走上了一条我们认为是一条比他在下榕树村可能更前进的道路。沿袭我们老人的话说,没有人随随便便能成功,你今天的成熟也好,快乐也罢,背后一定有很多不快乐的事情,在这个不快乐的煎熬之中,你没有把你那颗心煎成畸形了,许三多就是这样的。
所以,通过《士兵突击》这样的剧本,我要表述的其实是我们对今天的人和事儿的想法,我们究竟要坚持什么,我们究竟要回望什么?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精神,还有什么可用之处?你的内心世界,包括你蕴藏在心底的那份传统东西,你拿出来多少?放大了多少?隐藏了多少?泯灭了多少?
我相信,说大实话,办大实事,得大实惠。我们需要有技巧。当你走向成功的最高平台的时候,绝不是你的知识、技巧,更不是你的人际关系,它一定是你最本质的东西决定一切。
兰小龙:本质生存才能找到真正超越环境飞翔的自由
我不管写什么戏,写聪明人还是傻人,都是一个命题,就是我们可以活得更自由,一个人是怎么让自己活得更自由的。有两个戏到今天我看了还是会哭,《肖申克的救赎》和《楚门的世界》,都是讲人在挣脱困境争取自由,而且我特别喜欢加缪,生活本身就是困境,所以也没有什么困境,自己想开了就是那么回事。
人,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存在,也是唯一的存在;但是对社会、历史来说,人,也就只是燃料一类的东西。像许三多,他没有过多的想法,他做人,都会进行比拟,和这个社会和外部做比较。我觉得许三多其实是一个特别自我保护的人,他和外界信息的比较全部是良性的比较。原来有形容许三多的一个词——一无所有,我特别赞同,自己也说过“一无所有,但是可以走世界”。他从来不会去想成才为什么比我聪明,从来不会去比较高城,他从来都是说为什么我永远在底线,为什么我又到绝境了。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只是我们没有做,所以对生活患得患失。
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本来就挺简单的,没有那么复杂。
触及生存底线时,许多人身上有许三多的影子,有一种傻和怕的情绪,觉得自己很卑微,见了别人不敢说话,会把芝麻大的事儿在心里憋好多天,憋得恨不得自杀。可是,当许三多的尊严一步步树立起来的时候,他也就更加自由了。许三多的自由绝对不可能是提干什么的,他一定会回家。当回家时候,他有一颗非常自由的心就可以了。
如同社会家吉登斯所言,在这个“风险文化”成为主导文化的时代,由计算风险而养成的算计习惯,把人人变成了患有深度强迫症的机会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
“你说许三多傻,要看从什么角度了。从不会投机取巧、付出多获得少这方面来看,是有点傻。但付出一分努力得到一分收获,这是让人尊敬的。就是这样的人在创造着财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一部分人觉得他们傻,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不是他们傻,是社会变态。”
这是经济学家易宪容眼中的许三多。他曾说过,中国需要机会平等的制度环境。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里,会导致个人内在潜力不能够发挥或被浪费,财富和机会不平等的巨大鸿沟会浪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减缓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此,在面临个人经济生活权利不断扩张的中国,我们有一个问题:这个社会会不会让老实的许三多们吃亏?在广州,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副主任袁哲一直从事机会平等的研究。他的回答是许三多式的:“越先进的社会,越会保护弱势群体。不能看一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贡献,而赋予他生命的价值。”
2005年11月11日,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揭晓。五个可爱的娃娃中,福娃妮妮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风筝,走过2000多年历史长河,这回又赶上了一场重头戏,虽然还是以玩具的形式出现。
其实风筝在中国,最初也不是玩具,它的鼻祖叫木鸢,是冷兵器时代的“非常规武器”。到了盛唐,造纸术开始普及,物美价廉的纸取代昂贵的薄型材料,风筝做起来更简单,风筝亦由战争年代的“武器”转型为和平时期的娱乐工具。由唐入宋,市民文化有了大发展,东京城以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造就了强势的市民文化,而东京人把风筝也玩出了“职业化”来。
北宋东京人尽享“追风的快乐”
宋代风筝走向“职业化”道路,和当时重视过清明节有很大关系。
清明节是在春分后十五日,此时北斗星柄指向乙位,清明风至,此风温暖清爽,为古称八风之一。在它的吹拂下,放风筝变成一种自然的选择,而到了宋代,则演变成一种固定且兴盛的节俗。
北宋时,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尚奢华、重游玩的风气抬头,城市七十余个大大小小的时序性节日、宗教性节日、政治性节日,莫不以赏心乐事为指归。因此,正如黑龙江大学的伊永文教授所言:“包括清明在内的许多传统节日,宋以前早已存在,但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没有宋代这样全面、丰富。宋以后,传统节日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未超过宋代。”
宋代东京,清明节是什么样子呢?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有生动的记载:
千骑万众,轻车飞盖,汇成一条洪流,流向亭榭池塘,流向花木繁盛的郊外。市民们折翠簪红,放风筝,荡秋千,踢气球。玩累了就在柳丝下、园圃旁,罗列杯盘,畅饮饱餐。小食贩们如影随形地伴着游兴正浓的人们,大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当夕阳照射在街道的柳树梢上时,游人才踏上归家的路。清明真成了市民赏心乐事的最佳时辰……
追欢逐乐的市民心态,打造出宋代的“节庆经济”,经济的杠杆操纵着市场。“风筝开始在全国普及,同时风筝的制作销售开始职业化。”民艺学者杭间、郭秋惠曾经加以分析。
北宋皇帝宋徽宗,“即位之初”曾在“罢朝余暇”放纸鸢为戏。他主政时期,由官方主持出版了《宣和风筝谱》。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很大发展,可惜现已失传。
关于北宋东京风筝的制作,现存史载甚少,而南宋杭州风筝制作情况多一点,比如《西湖老人繁胜录》诸行市条下记载:京都有四百十四行,中间包括风筝。杭州城外有专业的风筝市场,放风筝用的轮车、风筝线都作为商品出售,而且有相应的赌博行为,同时还出现了专门放风筝的“赶趁人”。
从南宋前推北宋,从杭州前推“汴州”,它们是个延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东京清明节对风筝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想来当时制作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也已经出现了。
正因为宋代风筝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明代画家仇英在临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自作主张地把六个东京小孩放风筝的内容加了进去,以至于后世以讹传讹。
宋代放风筝是作为一种体育健身运动。宋代李石著《续博物志》中写道 :“春回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这个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冬季久居室内,体热内聚,新陈代谢减缓,春日野外放风筝,可祛除郁气,健脑益智,同时还能调节视力。
正因如此,两宋时期,风筝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开封风筝经千年传承,至今不绝。
多姿风筝蕴含阶层分野
著名作家、民俗学家孟宪明先生说:“宋代,宋词、宋文、宋画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森严的贵族世界,在这个世界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具有广阔普及性的市民文化。”
宋都东京的市民,是一个文化素养比贵族文人低、社会见识比山野农民广的新兴社会阶层。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是书斋,不是山川田园,而是热热闹闹、风波丛生的都市。在较快的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无所不有。他们追逐“快活”,醉心于狂欢,在一个小小的风筝上,也毫不吝啬地挥洒着大量的银子和时间。
被宋文化浸泡甚深的开封市民,对风筝的情怀依旧。民间艺人制作的鹰、鹤、燕、蝶、蜻蜓、龙头蜈蚣,扎工精细,奇巧百出,属风筝中的上品。具有浓烈黄土气息的大众化风筝,几百年来一直飞翔在古城开封的上空,“马褂”、“大脚燕”、“七星”、“八卦”、“蛤蟆跟头”等风筝,开封的大人小孩,差不多都会扎制。这类风筝,由于结构合理,飞升性能特别好,二三级风力就足以把它吹得冉冉升起。会放者在风筝上装上“竹哨响皮”,放到空中嗡嗡作响,还有人夜晚把小红灯拴在风筝尾巴上,远远望去,红灯如星斗在天空游动。
开封人管风筝叫“毫”,来源不清楚。他们常常在开封市小南门大袁坑沿放毫、斗毫,所谓“斗毫”,是想办法用我的风筝把你的风筝线挂断,你的风筝栽下来,就算我赢。当两个风筝搅在一起时,双方会急收线、急撒线,再急顿线,把对方的线顿断,这种把戏叫“缴风筝”。
“缴风筝”时,大风筝的力量大,有的要用生丝编成手指粗的绳子才能拉住。利用力气和技艺,将别人的风筝缴下来,缴人者自然得意,被缴者也不会太生气。
这样的场景,凸现出开封鲜明的个性特征。把玩当成事儿,而且要玩出花来,这仍是继承宋代市民文化的味道。“唐朝像一个30岁以前的男人,血气血性正旺,喜欢打人家抢人家,活着一定要封万户侯的。宋朝成熟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自得其乐地过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地方,不是你有钱,而是你有心情,能享受自己的生活。”孟宪明说。
依阶层的审美习惯,现代的开封风筝也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以民间艺人宋天亨为代表,是典型的民间风格,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另一种以薛文艺等人为代表,他们使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
古城放“毫”寓意多
全国公认的最好风筝出在北京、天津、潍坊三地,北京风筝是典型的宫廷风筝,雍容华丽,天津风筝格调文雅,潍坊风筝是民间风筝的代表,淳厚质朴。其实,开封风筝,在全国也是小有名气的。
放风筝以春天最好,开封就流传着这样的民歌:“三月里,刮东风,姐姐领俺放风筝。放蝴蝶,放蜻蜓,四方蛤蟆尖肚蜂。还有一对鸳鸯鸟,放着放着姐脸红。”但在开封,一年四季都有人放风筝。曾听本地以扎制龙类风筝而闻名的手艺人说过:“民间玩风筝很盛。扎得好的玩,扎得不好的也玩。每天下午,在清明上河园、金明池,玩风筝的人有好几十个。”
放风筝在开封有许多讲究,比如说放风筝是放病放灾,放风筝就是“放”风筝,最后要把风筝线剪断。掉到自家院子里的风筝也不能捡,要捡也要用砖压三天才能动。《红楼梦》里也有类似描写:一个漂亮的大蝴蝶风筝掉到潇湘馆的竹林里,紫鹃要收起来,探春就批评她,“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也认为“不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扔出去,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风筝与吉祥结缘,还可以从它的内容上表现出来。龙是最吉祥的神灵,开封人喜放的龙头蜈蚣英姿勃勃,凌空腾飞。开封人喜放的鹰、鹤、燕、蝶等也都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像宋天亨扎制的五只一套的蝙蝠,身绘红桃,寓意就是五福,即“寿、富、康宁、修好德、孝终命”。
风筝是具有多重审美价值的民艺作品。民俗学者朱鹰说:“它有静态美、动态美和空间美。”风筝的静态美融绘画、书法、工艺为一体,具有扎、糊、绘、放四艺,相传“京制风筝有价值千金者”,本身是件艺术品。风筝凭借风力在高空飞动时,有灵动之美。尤其是老鹰、蝙蝠、蝴蝶之类的风筝,令人难辨真假,这种动态美正是风筝审美价值的本质所在。从建筑美学的观点看风筝放飞,是大空间远距离观赏,是在无限的空间中获得美感,是“以大观小”。早春时节,正是城市上空摇曳多姿的风筝,活泼了春的气息,活泼了整座古城。
(盛夏, 《大河报·厚重河南》 记者。)
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态势愈见凶猛,波及边界也在不断扩大。这种背景下,“次贷”危机对中国究竟有何影响?舆论也生发了许多仁者见仁的探讨和分析:有人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近乎“空白”的环境得以让中国的资本市场、银行逃过一劫。虽然有中行投资过次级债,但仅数十亿美元,预计损失也就数百万美元左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有影响,而且还不小”。或许现在没感觉得到,但未来的一两年内这种影响将愈发显而易见。
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不要把次贷危机看成一个个体,而是结合全球经济大背景以及美国现存的问题来分析,就会发现次贷危机只是一个更大变局的前兆罢了。其对中国乃至亚洲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
作为消极影响的一个很明显的方面,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美的金融体系首当其冲:全球股市震荡,各大银行相继销账,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这一切都迫使美联储大幅下调利率来给市场鼓气。对于美国来说,降息可以在短期内以较低的成本刺激经济,可是从长期来看它的代价却一点也不小。美联储降息的一个目的是为了避免美国因为房价下跌而承受巨大亏损。但是降息也换来了美元的贬值,引起通货膨胀。目前,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已经突破1.5,与此同时石油价格上涨3倍多、黄金突破948美元/盎司、失业率上升到5.0%,这一切与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面临的情形很相似。当时的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贸易赤字和资本账户赤字高,于是乎就打算通过加息和美元贬值来刺激经济,这导致最后的通货膨胀率高达两位数。但是,以往通货膨胀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连锁波及,通常只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如上世纪20 年代的德国、80年代的阿根廷,并且受通胀影响的人们,能把自己的储蓄转移到其他没有通胀的国家或地区来减少亏损。然而,今天的通货膨胀和以往不同,它几乎波及全球范围。美国和欧洲的通货膨胀率已分别达到4.3%和3.2%;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甚至比美国的还要高,其消费价格据官方报道膨胀率超过7%,达到11年来的最高纪录。中国作为世界上石油、食品等商品的消费大国,如此高的通货膨胀率让其他国家感到忧虑。拿茶叶为例,过去人们并不担心中国茶叶的价格会飙升,但最近人们预计在英国一杯茶的价格可能比以往高出一成,原因是中国茶叶价格的上升。同样,在中东,富产石油虚拟通货膨胀率本为零,可最近却上升到6.5%,当地的居民已经开始把鸡蛋等基本生活用品当成奢侈品了。
此外,从货币角度看,其实,可以说美元是美国最大也是利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它迫使外国银行去创造更多本国的货币来购买美元。不如此,这些国家将处于竞争劣势。因为倘若美元对该国货币贬值,那么该国出口的商品价格便会提升,从而造成销售难度增加,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人民币对美元是固定汇率,中国大多数的贸易以美元结算,久而久之便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外持有美元最多的国家。毫无疑问,美元的贬值受害最大的就是那些美元投资者(和持有者),特别是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原先手中持有的美元所代表的财富大幅缩水。
对以上负面影响,美联储当然一清二楚,但众所周知,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恐怕也只能是弃卒保车,或者,更准确点说,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说:“目前的经济形势显然不容乐观,基于近来上升的石油和食品价格,我们尤其要关注通货膨胀问题。”但他也表示,“我们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支持经济增长,防范经济下滑”。这无疑给市场传递了一个可能在三月会议上进一步降息的信号。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市场估计到今年8月份利率可能降到2.3%。也就是说,市场已经预计到美联储会继续“忍耐”通货膨胀,用降息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当然,次贷危机对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也并非全是噩耗。从一个方面,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一次温和的提醒。目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相对低利率、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带有美国三年前的影子。加上中国的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意识远不如海外银行,并且一直把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优质资产。这些都削弱了中国抗风险的能力。所以,美国这次危机对于中国乃至亚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虽然算不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他交学费,我去学习”是说得过去的。把别人的代价和教训,当成自己的见识和经验,这样永远少吃亏。所谓风水轮流转,想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欧美人也从亚洲人的代价和教训中获得了见识和经验。如今,算是礼尚往来吧。
另一个方面,2008年将很可能是全球经济格局至少是金融格局转型的一年。目前亚洲众多投资公司纷纷到西方市场购买当地的优质资产。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拓展机会,与其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货币贬值,不如放开手脚把货币利用起来去投资,比如说购买海外优质资产。要知道,任何时候,持有能够盈利的公司股票远比持有货币好。当然,这些投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者对西方经济、政策和市场理解不够,对风险也认识不足;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不会轻易让中国等国家手中持有的巨额美元流入美国,尤其不要流入国际美元市场,这样美国才可以放心地利用贬值和通货膨胀来解决美国债务负担过重的困境。
当然,尽管如此,在自由贸易的西方,投资以及资产的流动,是市场说了算,它不以人们的意志或政府的意志为转移。当西方经济有点虚弱时,正是亚洲经济发力的好时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亚洲的金融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和印度经济逐渐崛起的前提下,未来几十年亚洲将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乐观点说,美国和欧洲被信贷拖累,成就了亚洲尤其中国一个最佳的拓展机会,亚洲公司和资金抢占欧美地盘的序幕正在拉开。数据为这种乐观预见提供了依据:麦肯锡估计,从2005年到2015年,亚洲对于全球金融服务业增长的贡献将会由原来的13%提高到27%;其利润所占的比例也会由2005年的20%提升到2015年的25%。
总之,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世界某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对全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也不例外。在它之后我们将看到一系列的问题接连而来,比如说信用卡违约率问题、债券保险公司的降级问题、杠杆贷款问题,等等。这一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影响?好的还是坏的?其实,对于中国而言,最好的消息莫过于:选择的权利和时机,都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善于借鉴、善于运用,就一定能够在变局中占得先机。
(艾薇,荷兰金融从业者。)
巴塞罗那是一座极有个性和魅力的城市,它让人相信世上会有奇迹。尤其是当你从远处眺望这颗地中海明珠,看到城市天际线上的那座骄傲的建筑——高迪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也称圣家堂。
有人说,圣家堂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建筑,是巴塞罗那的象征。事实上,其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19世纪末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中成就最高的建筑师安东尼·高迪(1852年~1926年)以他的天才和执著,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生命。生于斯长于斯,高迪的作品多在巴塞罗那,著名的有米拉公寓和贵尔公园等,而圣家堂是他倾注了40多年心血的代表作。高迪与其同时代几位艺术家的努力,使得巴塞罗那独特的城市气质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而巴塞罗那也因之被称为“高迪的城市”。
在19世纪末的西班牙,工业革命对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如何坚定对基督的信仰,成为许多宗教界人士关心的问题。圣家堂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个宗教团体提议建造,肩负着用建筑构造重振教徒信心的重任。其实,圣家堂开建时起用的建筑师并不是高迪。高迪自1883年起才开始主持这项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
有人说,高迪没有出席圣家堂的开工仪式,他也不能参加竣工典礼。的确如此,高迪去世时,圣家堂也只完成了东立面的一部分工程。因为高迪遗留下来的设计图曾毁于火灾,而教堂本身的结构形式又过于复杂,再加上资金方面的原因,所以在高迪去世80年后的今天,圣家堂依然没有完工。
世人总对巴比伦塔有一种奇怪的偏爱,高迪也未能例外。按照高迪的计划,圣家堂将由18座大小不一的高塔共同组成,中央170米高的那座代表耶稣基督,其周围将环绕4座130米高的大塔楼,代表4位福音传道者,北面的一座后塔将有140米高,代表圣母玛丽亚,但目前还没有一座完工。他还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的12个门徒,每个有100米高,其中的8座已经完成。
主体建筑之外,圣家堂还有东、西、南三个主要立面。
东立面又称“诞生立面”,这是唯一由高迪监工完成大部分工程的立面。高迪将“诞生立面”安排在教堂东方,以求旭日东升照耀至“诞生立面”,代表着生生不息的奇迹。大门上方是布满整个外立面的人像雕塑:一组即代表一个典故,繁复的细节,无与伦比的精美雕刻,在这里,鬼斧神工是唯一适用的形容词。设计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为此,他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此外,为了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感到毛骨悚然。
西立面也叫“复活立面”,它并非出自高迪之手,而是继任建筑师史巴奇斯的大作。选择西立面来展现耶稣为世人受难的复活背景,也是因为高迪希望日落可以代表耶稣的痛苦。由于原始设计资料的缺失,西立面与原先的细腻写实的东立面相比,风格迥异,雕塑群看起来更偏向于抽象简洁。部分雕塑是根据高迪以前的作品来设计的,例如大门的浮雕群中耶稣赴难场景中的士兵形象,就是参考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屋顶的武士雕刻所创。
最后的南立面也叫“荣誉立面”,意指见证神的荣耀。但直到今天也只处于施工的初期。
高迪深受西班牙艺术设计风格的影响,对源自海洋山峦的曲线,以及对海洋与陆地生物的有机仿生应用得尤为娴熟。与此同时,他还借鉴并融合了哥特风格以及加泰罗尼亚地方风格,从而形成了高迪独特的雕塑性建筑特点。
典范之作就是圣家堂的主体高塔,其灵感就来自玉米和蜂巢,密集的小窗布满了整栋高塔,使高塔看起来就像铺满海藻的海底山岩。当然,也有人丝毫不能接受这种风格,其中就有著名的画家达利,还有人干脆直接抨击它是“石头砌成的梦魇”。而贯通圣家堂塔楼的楼梯,则模仿了海螺的曲线与纹路。再如圣家堂内部的承重柱,分明就是一根根枝干展开的大树;穹顶的结构,又酷似贝壳与海洋植物的组合。
青年时代的高迪就对空间几何痴迷不已,以至于影响了他的一生,直到他开始发现由直线运动产生的曲面,如双曲面、锥曲面。于是高迪在他的建筑里尽可能地拒绝直线,挽留曲线。他认为曲线才是上帝赐予人们使用的线条。所以在教堂内部的立面上,他也使用了大量平滑而卷曲的线条,产生了近似海浪般的效果。借助彩色窗玻璃透入的光线,站在圣家堂内部犹如身处海底,仿佛随时都能感受到海洋的气息。
圣家堂完好体现了高迪对传统信仰的坚持,对未来变革的从容,而更多的,是对他生长的这片热土的祝福。从而,一睹完整的圣家堂,变成了每位莅临者的心愿。虽然,以目前的施工进度来看,即使能够保证每年300万美元的施工费用,完成整个工程也需要60年时间。
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正是这样,这座教堂变成了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这正是这座建筑意义的一部分,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完美礼物。
(施炜,80后摄影师。)
当过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的温源宁,1934年有一篇著名文章《Mr Wu Mi, a Scholar and a Gentleman》(吴宓先生,一位学者和君子),发表在《中国评论周报》的“亲切写真”栏目。劈头一句便是:“Mr Wu Mi is like nothing on earth: once seen, never forgotten.”这篇文章有多种译本,这一句我还是喜欢林语堂的译法:“世上只有一个吴雨僧,让你一见不能忘。”
我们现在看吴宓的照片,总觉得除了他自己的“其貌不扬”四个字外,也没什么可惊异之处。可是在温源宁笔下,他的形象却“奇绝得有如一幅漫画”:“他的脑袋形似一枚炸弹,且使人觉得行将爆发一般。瘦削的面庞,有些苍白、憔悴;胡须时有迸出毛孔欲蔓延全脸之势,但每天清晨总是被规规矩矩地剃得干干净净。粗犷的面部,颧骨高耸,两颊深陷,一双眼睛好似烧亮的炭火,灼灼逼人。——所有这一切又都安放在一个加倍地过长的脖颈上。他的身躯干瘦,像根钢条那样健壮,坚硬得难以伸缩。”
这样的描写很让吴宓本人生气,在日记里痛骂温源宁是“刻薄小人”,可是,温源宁给吴宓画的这幅肖像是有道理的。五十五年后,也就是1989年,西南联大肄业生汪曾祺在文章里回忆吴宓的样貌 :“吴宓 (雨僧)先生相貌奇古。头顶微尖,面色苍黑,满脸刮得铁青的胡子,有学生形容他的胡子之盛,说是他两边脸上的胡子永远不能一样:刚刮了左边,等刮右边的时候,左边又长出来了。”在汪曾祺的记忆中,吴先生走路总是笔直的,匆匆忙忙的,似乎从没有逍遥闲步的时候。
这样的先生会给人一种古板道学之感,但认识吴宓的人都知道那是假象。温源宁说:“他自认是一名热诚的人文主义者和古典主义者,但他的气质却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在昆明期间,吴宓最轰动的传闻,是他用他那根黄藤手杖,将一家饭馆打得七零八落,只是因为该饭馆叫“潇湘馆”,吴雨僧先生觉得污辱了他心爱的林妹妹!
这种传说太夸张了。我还是宁愿相信汪曾祺的回忆:那家饭馆开在文林街和府甬道拐角处,是几个湖南学生集资开的——这样“潇湘馆”的名称就顺理成章了。吴宓怎么可能去打学生的店?但他确实提出了抗议,并勉强同意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饭店改名叫“潇湘饭馆”。
吴宓对《红楼梦》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哈佛大学学西洋文学,回国后一直在西语系,但他会开一门外系学生也可以选的课《红楼梦》,据说很叫座,女生尤其多。“他一进教室,看到有些女生站着,就马上出门,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吴先生以身作则,听课的男士也急忙蜂拥出门去搬椅子。到所有女生都已坐下,吴先生才开讲。”(《吴雨僧先生二三事》)这真是大家心目中的“贾宝玉精神”,虽然传说中陈寅恪是将吴宓比作“妙玉”,欲洁未曾洁。
总之,他看上去是一个相当纯粹的人,或者说,相当极端的人。
他是一个很好的友人,且不说20世纪60年代他千里迢迢往广州访候陈寅恪,也不说他在“文革”风暴最烈时还去信“中山大学革命委员会”询问陈寅恪的健康状况,我们甚至不必提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前,在遗书中委托他与陈寅恪代为处理书籍,只说1923年5月,朱君毅与毛彦文感情破裂,南京教育界倾力调解,吴宓不但穿梭其间尽心帮忙,事情告一段落后,他还出钱请所有人吃了顿饭庆祝……
慢着,倒一下带,吃饭,出钱,调解,教育界,感情破裂,毛彦文……对,正是毛彦文。这位只认吴宓是“较熟的友人”,吴宓却将几乎一生的爱情、家庭、名声、梦想都绑在她身上的女性。
与同龄人(毛生于1898年)一样,她的少年赶上了清末民初的女学勃兴,接受了初步的教育,她的青年赶上了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她当过女教师,留过学,在美国取得了硕士学位。这是一位独立自主的“新女性”。
尤其是,她的性格。毛彦文一生中,算得上轰动一时的事件,大约有四桩:
1914年,16岁的她在花轿临门之际,逃离家庭,争取与表兄朱君毅的自由恋爱,“受尽江山舆论的责难与冤枉”;
1923年,朱君毅移情别恋,解除与毛彦文婚约,闹得南京教育界搅扰不宁,终于无法挽回;
1928年,吴宓以已婚身份,苦追毛彦文,“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1935年,37岁的毛彦文嫁给66岁的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全国报章竞相报道,纷纷扰扰达数月之久。
毛彦文自己说,她在奉父母之命订婚时,毫不在意,反而因为“穿上新衣得意扬扬”,直到被人提醒:这意味着要与一个不相识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她才恍然大悟,坚决逃婚;
在她和朱君毅的解除婚约会上,教育界名流们纷纷发言,痛斥朱君毅见异思迁,反而是毛彦文自己忍不住说:“请各位不要责备朱先生太多,今天的会是讨论如何解除婚约,不是向朱先生兴问罪之师。”惹得女学者陈衡哲大为生气,嚷嚷“我们大家退席,到现在毛小姐还维护朱先生”;
吴宓苦追她十余年,虽然行为荒唐,但用情之深,确实也感动了许多旁观者。半世纪以来,颇有人责备毛彦文寡情,但毛彦文自己的认知是,她自己“平凡而有个性,对于中英文学一无根基,且尝过失恋苦果,对于男人失去信心”,即使勉强与吴宓结合,也会离婚;
她嫁给大她近三十岁的熊希龄,一方面是觉得他是“正人君子”,不至于喜新厌旧,另一方面,也未尝不知道熊希龄续弦,是在为香山慈幼院事业寻找一个继承人。面对这桩并无爱情基础的婚姻,新女性毛彦文还是答应了。
这是一个思路清晰、自制力很强、以理念指导生活的女性。未婚夫朱君毅留学美国六年,她坚持每两周一封信,即使后两年朱君毅以撰写论文为名,回信渐疏,毛去信也从未间断。事实上,朱君毅坚持解除婚约,除去另有年轻女性的诱惑,也未始不是觉得这位未婚妻独立性太强,太不好驾驭。
从留美幼童一直读上来,又娶了陈心一这样一个旧式女子的吴宓先生,撞上了这样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肯定会被她强烈地吸引,早在留美时,同窗好友朱君毅把毛彦文的每封信都给吴宓看,于是他眼见着一个文笔还不通顺的小姑娘,慢慢成长为一位有自己见解的独立女性,“很羡慕朱君毅有这样一位表妹”,要知道女弟子兼鸾侣,正是中国文人对理想家庭的传统想象,毛彦文就深知“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词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当中谈古说今。……不幸他将这种理想错放在海伦(毛的英文名)身上”。(《往事》)
朱毛闹分手,吴宓作为朱君毅至交,又站在毛彦文的立场极力挽回,以吴的贾宝玉性格,对毛彦文的怜惜、疼爱之情必定大增。朱毛虽然解除婚约,按照中国传统伦理,吴宓无论如何不该追求毛彦文,但他仍然一意孤行,还闹得沸反盈天。他可是人文主义的信徒,旧文化旧道德的守护者他的对头胡适尚且能终身不二娶……吴宓很让曾经那么欣赏他的旧派人物失望。
而且,吴宓的性格又将周围的这种失望放大了。他觉得,不论之前是友是敌,胡适、沈从文这些老对头也好,李健吾、钱钟书这些旧学生也罢,都在对他“大肆攻诋侮蔑”,“实世事之最不公”,于是在日记里多次表示,恨不得自杀离世才好。
年轻时,他曾经与陈寅恪讨论各自有多大可能会“发疯”。吴宓说,他有70%的可能,所以他一定要借助爱情或宗教,把性格中的毒素排解出去。也许就是因为这个,一个心地善良、为人拘谨的学者,一遇男女感情,会突然变成一名冲动决绝、不可理喻的狂夫。
抛开学问不谈,吴宓常常让我愿意把他归入“粉丝”一类。我知道这样说,会有很多人觉得我唐突前贤。可是,粉丝那种无条件的喜爱与信仰,不正是浪漫主义吴宓终生的姿态?他是老师白璧德的粉丝,虽然行为常常背离人文主义的原旨;他是朋友陈寅恪的粉丝,虽然不能像陈寅恪那样守志不辱;面对“理想女性”毛彦文,他不仅是粉丝,简直是杨丽娟了。谓予不信,来看1939年7月,熊希龄病逝后,吴宓想要再追毛彦文,设计的方案:
“为今之计,宓宜径即赴沪。先在港制西服,自饰为美观年少。秘密到沪,出其不意,径即访彦。晤面后,旁无从者,即可拥抱,甚至殴打撕闹,利诱威逼,强彦即刻与宓结婚,同行来滇。出以坚决,必可成功。即至越礼入狱,亦于宓无损。”
这一年,毛彦文41岁,吴宓已经45岁。大家都是有头有脸功成名就的人物,居然想得出这种计策,读书至此,唯有苦笑。
时光倒回到1912年,陕西来的乡下小子吴宓插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他当时的学名是“吴陀曼”,不知哪个促狭同学,在黑板上写了沪语谐音的“糊涂man”三个大字。
一语成谶。
(杨早,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7,是深耕十六座城市的坚守与爆发,
2008,是面对更广泛市场的自律与自信;
2007,是组织架构调整的阵痛与升华,
2008,是职能优化后的齐步开发;
2007,是专治各种不服的出人意料与荡气回肠,
2008,是深耕中超赛场,承诺“五年具备夺冠实力”的担当;
2007,无数建业人奉献青春与亲情,谱出感人乐章,
2008,全体建业人挥洒激情与斗志,冲击新的纪录、实现伟大理想。
2008年新春团拜会上,开场视频短片《2007·感动建业》收藏了建业人这一年含辛茹苦的付出,再次用感人至深的影像资料展现了建业人极富勇气和牺牲精神的品质。
2007年的建业吹着上市的号角,进行着深度变革,在第十五年的里程碑下,建业人以理想与信念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2007年,建业全省纳税3.13亿元,年度开工面积103万平方米……在2007年的画卷上,建业人以青春与热血谱写着忠诚、英勇,挥洒着胆略与崇高!
他们用心坚守,平静盛放:深度推进省域化发展战略,他们用坚实的成绩证明了河南城市群的崛起;
他们迎难而上,决不放弃:坚定实现企业目标,他们不向环境低头,不对困难缴械;
他们废寝忘食,以公司为家:无论是办公室的灯光,还是工地上的轰鸣,他们是建业新纪录背后的身影;
他们自立自强,勇于担当 :挑战极限,收获成长,在建业的长征路上,永远有前进的方向!
2007年,信阳遭遇了50年一遇的连续暴雨。暴雨下了整整41天,但他们的工程计划节点却坚定执行;为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焦作公司工程部8名员工连续在工地坚守了154天。最终,他们在建的三个工程标段有两个标段分别提前60天、106天实现了主体封顶。在相同人员配备下,驻马店公司的工程量最大——9万平方米的工程量相当于其他项目的两倍,仅由6名工程人员完成……工程人员是建业最沉默的一类人,我们也不会说什么,就希望让业主住上好房子吧。
有志者,事竟成;有建业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关!
2007年是财务人员比较紧张忙碌的一年,承担着远高于往年的工作量,周末加班对我们来说应该算是正常工作。往往,在给财务人员布置工作任务时都不忍心再强制他们加班,但是我们都知道,要完成任务,不加班是不可能的。有多少次,因为表格文件太大而致电脑瘫痪,文件坏掉,我们不得不通宵加班重新统计。
面对资本市场的召唤,面对企业更美好的明天,建业人甘愿一边辛劳,一边企盼。
2007年的营销任务是前所未有的重。可喜的是,自6月驻马店项目超额完成年度回款任务后,各公司纷纷传来提前实现目标的喜讯。这背后有大家共同的付出,比如济源商业项目,他们一度白天忙正常接待,夜晚营销团队全员出击,一家一户地塞单页。此外,如胡文勤、李卫娟、赵芳洁等准妈妈们,甚至比一般员工还辛苦。
谁没见证过,河南版图上,高速公路疾驰的车印?谁没经历过,漆黑的夜里,办公室明亮的灯光?哪个孩子不要求爸爸妈妈陪伴去公园?家有年老父母,谁不想常回家看看?建业人以青春与家庭作奉献,只为实现一个伟大的诺言!
他们中间有的人可爱,只要实现建业人的荣誉,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因为用心保护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咱们建业的礼兵经常被人伸出大拇指,而我们管理处也往往是收到业主的感谢信后,才知道礼兵们各种感人的事迹。就在不久前,城市花园一期人工湖上,有个滑冰的小孩儿因为冰面破裂,突然掉入水中,头已经被水淹没了,眼看就要发生不幸,我们当值的礼兵倪用军见到后,来不及脱去棉衣便迅速跳入水中,顺利把孩子救了上来。
他们中间有的人坚毅,将家庭的重担与伤痛藏在心间,在建业的岗位上做默默坚守的一员:
林更亮,平顶山项目一位普通的土建工程师,两年来,他一直肩负着近一半的开发施工面积。2007年的第一个月,妻子因车祸永远离开了他及刚刚一岁半的女儿。但在随后的半个月内,林更亮一边处理家中事情,一边几乎每隔一天便来到他负责的那片工地。当时大家都劝他多注意身体,全心处理家里事情。他却说 :“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我不能再耽误别墅区的交房啊。”
这就是拥有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建业人;
这就是团结拼搏、所向无敌的建业人;
这就是追求卓越、坚忍图成的建业人!
作为这个时代的建设者,
建业人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2007年的建业吹着上市的号角,进行着深度变革,在第十五年的里程碑下,建业人以理想与信念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2007年,建业全省纳税3.13亿元,年度开工面积103万平方米……在2007年的画卷上,建业人以青春与热血谱写着忠诚、英勇,挥洒着胆略与崇高!
他们用心坚守,平静盛放:深度推进省域化发展战略,他们用坚实的成绩证明了河南城市群的崛起;
他们迎难而上,决不放弃:坚定实现企业目标,他们不向环境低头,不对困难缴械;
他们废寝忘食,以公司为家:无论是办公室的灯光,还是工地上的轰鸣,他们是建业新纪录背后的身影;
他们自立自强,勇于担当 :挑战极限,收获成长,在建业的长征路上,永远有前进的方向!
2007年,信阳遭遇了50年一遇的连续暴雨。暴雨下了整整41天,但他们的工程计划节点却坚定执行;为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焦作公司工程部8名员工连续在工地坚守了154天。最终,他们在建的三个工程标段有两个标段分别提前60天、106天实现了主体封顶。在相同人员配备下,驻马店公司的工程量最大——9万平方米的工程量相当于其他项目的两倍,仅由6名工程人员完成……工程人员是建业最沉默的一类人,我们也不会说什么,就希望让业主住上好房子吧。
有志者,事竟成;有建业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关!
2007年是财务人员比较紧张忙碌的一年,承担着远高于往年的工作量,周末加班对我们来说应该算是正常工作。往往,在给财务人员布置工作任务时都不忍心再强制他们加班,但是我们都知道,要完成任务,不加班是不可能的。有多少次,因为表格文件太大而致电脑瘫痪,文件坏掉,我们不得不通宵加班重新统计。
面对资本市场的召唤,面对企业更美好的明天,建业人甘愿一边辛劳,一边企盼。
2007年的营销任务是前所未有的重。可喜的是,自6月驻马店项目超额完成年度回款任务后,各公司纷纷传来提前实现目标的喜讯。这背后有大家共同的付出,比如济源商业项目,他们一度白天忙正常接待,夜晚营销团队全员出击,一家一户地塞单页。此外,如胡文勤、李卫娟、赵芳洁等准妈妈们,甚至比一般员工还辛苦。
谁没见证过,河南版图上,高速公路疾驰的车印?谁没经历过,漆黑的夜里,办公室明亮的灯光?哪个孩子不要求爸爸妈妈陪伴去公园?家有年老父母,谁不想常回家看看?建业人以青春与家庭作奉献,只为实现一个伟大的诺言!
他们中间有的人可爱,只要实现建业人的荣誉,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因为用心保护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咱们建业的礼兵经常被人伸出大拇指,而我们管理处也往往是收到业主的感谢信后,才知道礼兵们各种感人的事迹。就在不久前,城市花园一期人工湖上,有个滑冰的小孩儿因为冰面破裂,突然掉入水中,头已经被水淹没了,眼看就要发生不幸,我们当值的礼兵倪用军见到后,来不及脱去棉衣便迅速跳入水中,顺利把孩子救了上来。
他们中间有的人坚毅,将家庭的重担与伤痛藏在心间,在建业的岗位上做默默坚守的一员:
林更亮,平顶山项目一位普通的土建工程师,两年来,他一直肩负着近一半的开发施工面积。2007年的第一个月,妻子因车祸永远离开了他及刚刚一岁半的女儿。但在随后的半个月内,林更亮一边处理家中事情,一边几乎每隔一天便来到他负责的那片工地。当时大家都劝他多注意身体,全心处理家里事情。他却说 :“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我不能再耽误别墅区的交房啊。”
这就是拥有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建业人;
这就是团结拼搏、所向无敌的建业人;
这就是追求卓越、坚忍图成的建业人!
作为这个时代的建设者,
建业人一路前行,无怨无悔!
郭卫强版
1.如果用一种生物类比你眼中的许三多,会是什么?
狗尾巴草,路边很不起眼,长相并不俏丽,头脑也不聪明,但是生命力顽强。
2.你做过或者经历过、见到过的最许三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刚入睡是在凌晨一点半左右,半睡半醒中接到保荐人电话,说有封重要邮件需要我处理;床刚暖热,我又从十公里以外的住处奔到公司继续工作,完全处理妥当已是凌晨三点半钟。我清楚记得这件事是发生在2007年12月14日保荐人抵郑参加企业收购尽职调查的前夜,当时更多想的是12月14日要开会,我是联络人,什么事都不能耽误会议正常召开。
3.你觉得河南人和许三多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憨厚、老实、有韧劲。
4.你认为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具有怎样的特质更容易成功?
做人厚道、干活不怕累、有挑战往前冲、有困难不畏惧的人更容易成功。
5.如果许三多这样的人物可以成功的话,你觉得这个社会需要提供怎样的环境?
现代人对许三多的怀念,实际上是现代人对坚毅顽强、健康高尚精神品质的渴望。我相信,在这个社会中本真的东西多一些,虚假的东西少一些;“吃亏”多一些,“好处”少捞一些;多关照别人,少想些自己……许三多是可以成功的。
(郭卫强,董事会办公室业务审核部。)
张训科版
1.如果用一种生物类比你眼中的许三多,会是什么?
仙人掌。没有对环境的挑剔,只是默默地适应,茁壮地成长,依然能开出娇艳的小花。
2.你做过或者经历过、见到过的最许三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高考前,为了提高考试项目1000米长跑体育成绩,坚持每天早晚3圈,最终由不及格变成了满分。虽然目的性很强,但还是有点像许三多的腹部绕杠。
3.你觉得河南人和许三多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执著、倔强、朴实、勤奋。
4.你认为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具有怎样的特质更容易成功?
许三多有着众多优秀的品质,比如顽强的意志,友善的作风,集体荣誉感,笨鸟先飞的竞争哲学,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体验,但是,这些因素,只能论证出许三多是一个优秀的士兵,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关键因素在于:一是超人般完美的道德,二是本能地对纪律和制度的严格服从和执行。具备以上特质,成功就在眼前。别混日子,小心被日子混了,这句话特经典。
5.如果许三多这样的人物可以成功的话,你觉得这个社会需要提供怎样的环境?
以企业为例,给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多一些史今的包容,少一些成才的功利。
(张训科,财务管理中心。)
张皓皓版
1.如果用一种生物类比你眼中的许三多,会是什么?
鼹鼠。小时候和大时候最钟爱的一部动画片《鼹鼠的故事》,捷克斯洛伐克出产的,那个小东西总是很快乐的样子,在他眼中快乐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是一种过程的享受。或许,可能,嗯!工作就是这样吧!
2.你做过或者经历过、见到过的最许三多的一件事是什么?
从晚上九点多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陪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同事跑了好几个打印社打印第二天上午集团急需的图纸,初衷很简单,当时办公室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怕她半夜在外独行会碰见某些人,哦!需要说明一点:我也算是个女同志。
3.你觉得河南人和许三多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那个憨态可掬的样子配上口音。
4.你认为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们具有怎样的特质更容易成功?
热爱生活,不论在何等困难的境遇下都可以微笑。
5.如果许三多这样的人物可以成功的话,你觉得这个社会需要提供怎样的环境?
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凭良心生活、做事……
(张皓皓,产品管理中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履行代表职责,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1月23日召开的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胡葆森董事长高票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当选后,老胡就开始投入紧张的意见征集、提案准备工作。而建业人的使命,也因之同这片区域结合得更加紧密。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状况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我对建业的信心反而更强了。
——2008年管理年会上,在为大家分析了市场形势后,总裁王天也发出了如上感慨。管理年会反省出的问题无疑给每个建业人都带来沉重的紧迫感,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前进中产生的问题,而企业的战略也将在市场的考验中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管理年会上那种直面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时的快速反应,都反映了目前这支管理团队从年轻走向了成熟,变得更加出色,他们身上这种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在分析管理年会上提出的问题的时候,执行总裁闵闵发出如是的感慨。管理年会提出的问题在会后被迅速地梳理分解,各责任部门也依照问题各自召开专门的研究会和现场办公会,作为年会的主题之一,我们清晰看到效率的提升。过日子就是问题摞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审慎的自省精神和开放成熟的职业心态,是真正有益的沉淀。
年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唤起或者说是加深了大家对这些管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大家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当然,更希望这次年会能够转化为全员的行动,每个建业人都对照这些问题,考虑自己能做出哪些改进工作。
——在谈到管理年会提出的问题的后续改进工作时,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监王国强这样表示。“在管理上我们有十几年的欠账”,管理年会上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如问责制、产品体系建设,都是较大的体制建设工作,也许短期内不能看到明显的成果,但全员的思考和行动无疑会加速改进的步伐。
内刊编辑作为企业内部的记者,负有特殊的责任。2008年是一个新起点,在这个时点上,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企业媒体与企业、管理者、员工、客户、社会之间最恰当的距离和结合点。
——在采访中,执行总裁闵闵对《建业》提出自己的期望。其实,这种最合适的距离与结合点也一直是编辑部所孜孜以求的。在一次涵盖员工、同行、撰稿人等众多领域的读者调查完成后,编辑部还将于近日邀请企业高层和读者代表召开读者座谈会。改进与成长,总是让人如此期待。
工地有事立马到位;
日不能息夜不能寐;
一年到头不离岗位;
身心憔悴无处流泪;
逢年过节家人难会;
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到了以后再回首,我们长征路上的坚守;
我们再苦,我们再累,我们的工作问心无愧;
目前的困难,我们不必发愁,总有一天市场会被我们牵着走。
—— 一年一度的新春团拜会,不仅是团圆的一个契机,更浓缩了建业人一年的酸甜苦辣。开拓的艰辛,成就的欢腾,憧憬的甜美,都集中在同一个舞台上。这些选自团拜会节目《快乐的战壕》的说唱歌词,完好体现了这一点。
今夜无眠
“心相连风雨并肩,未来不再遥远;情无限祝福永远,幸福岁岁年年;当梦想挽起明天,拥抱生活的灿烂。”集团2008年新春团拜会上,董事长胡葆森、总裁王天也、执行总裁闵闵联袂演绎了一曲《今夜无眠》,引爆了团拜会演出现场最热烈的场面。他们不失专业水准的吟唱,会同建业人欢聚一堂的和美,融化掉一年的奔波与劳碌,合奏出恢宏的2008梦想曲。
Show time!
2007年,是谁尊重承诺,让建业的卓越精神体现在产品的每一处细节?
是谁坚守岗位,日复一日浸润企业每一条不可或缺的脉络?
是全体建业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具体而言,成就更有赖于每个分支团队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今年的团拜会上,我们的团队又展示了职业素养之外的才华,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营销管理中心编排的太极拳表演《国风雅韵》加入了古筝弹奏、剪纸、书法、绘画,一时间,活跃激情的专业属性与沉稳古朴的传统艺术、团队精神与个人才华和谐地融为一体。
管理大家谈
2008年2月14日,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为主题的集团2008管理年会召开。本次年会创新了组织形式,引入嘉宾访谈和小组讨论,使年会带上了高端论坛的意味。嘉宾访谈分享管理经验,分组讨论激荡思索,会议上总结提出的100多个管理问题是成果,也是发展中任重道远的压力;而对解决之道的消化执行及后续改进的成效,无疑成为一个时期内提升效率、提高效益的关键。
娱乐在继续
“我是头姓周的华南虎,呵呵,咦,前边有人拿相机给我拍照,摆个帅帅的pose。我再抛个媚眼。我得意地笑,我再得意地笑。”继去年扮演“巴顿将军”之后,今年的团拜会上,老胡又和搭档演上了“双簧”。在每一年的团聚时刻其乐融融地欣赏这场娱乐老总的大戏,已经成为建业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年夜饭”。
民俗建业
跑旱船、捏面人、套圈……在旖旎烟花的映衬下,元宵节的商丘建业·观澜美墅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全民同乐的文化民俗“庙会”。新春伊始,各项目公司纷纷配合传统佳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一片土地的价值,需要一种生活去实现,好房子之外,总有一种更具人文气质的生活方式被我们所坚持、倡导。
培训进行时
一场房地产实战训练课程拉开了新一年培训工作的大幕。有着中海和万科双重工作经历的培训师王金升为建业人带来了《房地产开发流程与标准化沙盘模拟训练》,沙盘模拟的教学方式,逼真的市场环境模拟,在建立房地产开发全流程全局观的同时,课程还渗透了行业标杆企业优秀经验,启发了员工的专业模块工作。在集团培训氛围日渐浓厚,培训体系框架基本确立的前提下,培训课程直接刺激业务提升的局面如此让人期待。
全球将迎来中美欧三极时代
美国华盛顿特区智囊团“新美国基金会” 负责美国战略研究的研究员巴拉格·坎纳说:“以美国为中心的单一世界秩序的可能性将在十几年之后落下了帷幕。美国、欧盟、中国三强相互牵制的21世纪新地政学游戏已经开始。
在曾被看作是美国前院的南美,中国和欧洲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曾是中国盟邦的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合作。而曾是美国盟邦的中东国家则将经济合作管道延伸到欧洲和中国。
欧盟的魅力在于世界最大规模的单一市场和稳定的欧元。同时可以通过欧洲式统合来解决政治、军事矛盾。中国的力量来自庞大的人口、迅速成长的市场、制造业基础,以及扩散到东南亚乃至全球各地的华人网络,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天然资源。与此相比,美国的魅力正在减少。
信息来源:《纽约时报》
谷歌创新模式的三个宗旨
1998年,两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联手创建了Google。到今天,Google已傲视群雄,成为搜索引擎界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公司经营收益也从2002年不足5亿美元激增到2006年的105亿美元。2007年Google上半年的经营收益为75亿美元,其中实际利润达到了20亿美元。
谷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三方面的创新:首先是对信息组织和管理的深刻领悟和杰出创新;其次是极具创造性的创新性学习和模仿;再次则是在计算机系统构建领域的重大突破与辉煌成就。Google的创新模式体现着三个宗旨:
第一,Google坚信,有效的创新需要以大量优秀人才作为支持。它积极吸收杰出的软件人才并帮助人才保持积极心态与愉悦心情。第二,Google善于将产品开发人员分组为许多小型团队,并给予各个团队较大的权限和自由。第三,Google非常热衷于利用计算机来监控和分析员工的工作。
信息来源:《纽约时报》
看风水再次在中国流行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看风水”被认为是迷信遭到禁止。但千百年来,“风水”概念深植于人心。很多中国人相信土地是有生命的,到处都有“气场”,人要与周围自然界的风和水和睦相处。现在,中国沿海和南方城市日益发达,看风水又逐渐盛行起来。中国的新贵们请风水先生为他们的豪华别墅选址。
上海有1000多专职风水先生。很多生意人会向风水先生咨询生意前景,而地产商更倾向于咨询地产项目的选址。从中国古老的哲学和占卜发展而来的“风水”,要求金、木、水、火、土五个要素相互平衡。这在英国以及西方也越来越流行,因为精神的和谐往往能与健康设计理念完美结合。
信息来源:英国《独立报》
出身社会底层者的“革命圣地”
高盛无疑是华尔街的国王。2007年夏天,美国次级债危机全面爆发,花旗、美林、瑞银等投行都亏损了数十亿美元。如此肆虐的风暴,高盛竟毫发无损,截至2007年8月31日的高盛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净收入为123.3亿美元,净利润为28.5亿美元,摊薄后每普通股盈利6.13美元。
高盛的领导人几乎没有出身豪门的世家子弟,大多是从基层做起。与出身相伴随的是高盛高层始终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高盛在坚持吸收出身社会底层的精英人员加入后,也形成了坚强的几乎是无往不胜的团队精神。在高盛,各项工作都是由几个联席主管负责,这种重视团队内部合作的传统使得高盛的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有一种自我延续性。
出身社会底层的人排除出身带来的各种艰苦条件,经过自我奋斗出人头地,成为上流社会的精英专家,并保持朴素的人格精神。正因为此,高盛已经成为出身社会底层者的“革命圣地”。
信息来源:《美联社》
三月全球24座城市熄灯一小时
近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称,2008年全球24座城市将于同一天熄灯一小时,以提高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警觉。这24座城市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以色列、菲律宾等国。
去年法国巴黎和澳大利亚悉尼率先开展熄灯活动。今年全球已有24个城市同意参加一小时熄灯活动。根据计划,这些城市定于当地时间3月29日晚8时熄灯一小时。
基金会估计,这些城市的熄灯活动将使3000多万人参与其中。基金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气候变化是真正的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采取行动。”
信息来源:《法新社》
九大气候突变危及人类安全
科学家们警告说,如果全球平均温度由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继续上升的话,气候变化很可能导致地球物理因素突然剧变。九大气候变化的“爆发点”可能在今后100年内发生。九大变化是:
北冰洋的冰层:有些科学家认为,北冰洋夏季冰层很快就会完全消失。
格陵兰冰盖:完全融化需要3 0 0年或更长时间,但不可逆转变化的爆发点可能会在5 0年内出现。
西南极冰盖: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其益变暖的边缘滑入海洋的话,西南极冰盖可能会出乎意外崩溃。
湾流:少数科学家认为,湾流可能会在本世纪彻底切断,但是,湾流崩溃是可能的。
厄尔尼诺:南太平洋洋流可能会受海水变暖影响,发生意义深远的气候变化。
印度季风:取决于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温差,有害物质造成当地气温下降,从而打破平衡。
西非季风:过去曾经改变过,造成撒哈拉地区变绿,但在将来,它可能带来干旱。
亚马逊雨林:地球变暖和森林进一步遭到破坏可能引起支持这一生态系统的降雨突然减少。
寒带森林:由于气温上升,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的耐寒树木死亡。
信息来源:英国《独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