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 > 建业月刊

  • 卷首语
    • 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编辑部
  • 锐评
    •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等 毋晓燕(栏目主持)
  • 瞭望
    • 聚焦数智化转型 编辑部(整理)
  • 专题
    • 文化觉醒
    • 河南文化掀起“新国潮” 周健
    • 文物“复活记” 编辑部(整理)
    • 让“顶流”常在,建设博物馆创意经济高地 豫记 晓鹏
    • 建业文化谈:一砖一瓦是对文化的敬畏 耿静 毋晓燕(采访)
    • 城市漫游计划 编辑部(整理)
  • 风格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即将开城迎客 编辑部(整理)
  • 这些人·这些事
    •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相关活动/等 毋晓燕(整理)
  • 草叶集
    • 前方是文峰塔 李佩甫

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站在中原看中国,山河辽远,文化蓬勃。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清平乐》到《知否知否》,从《紫禁城上元之夜》到《唐宫夜宴》,文化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中原作为黄河文明的中心,凭借其一脉相承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夏商周三代文明频频出圈,成为焦点热题。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写道:“这一天,我将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一座座博物馆是一部部物化的史志,也是基于城市对于自身记忆的追溯与整合。那些原本独立存在的、镌刻着时代烙印的物件,在博物馆里被精密、确凿地链接成时光的脉络,历经沧桑而不竭,在世代传承里光华万变,薪火相传。

传统文化就像一个不断吐故纳新的生命体,只有跟时代和鲜活的人生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繁衍。它既是深沉厚重的民族底色,也是人人都能体味的“生活家常”。无论是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还是埋在地下的文物,与现代智慧碰撞后形式万千,盛世文化当代表达。一座座古城复兴、一个个小镇崛起,遥远的故事历经千年流传,在中原大地上风雅重现。面对这些历史的馈赠、民族的瑰宝,人们可以去体验、去触摸、去观看、去感知,甚至去演绎,用自己的智慧去解读、再转化,推动美育兴国、文化强国。我们应该站在更宽广的时间轴上去看待这些文化现象与文化作品,它们“千人千面”“万人万景”,存于历史,更活在当下。

本期《建业》将进行一次文化寻根行动,试图触摸中原文化持续发热发亮的能量源,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从博物馆里寻找答案,从产业发展中寻找答案,探寻远古文化迸发的新活力。

当我们双脚踏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自能感受五千年文化的千斤之重,又能在传承中汲取古老智慧的源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既遵循历史,又充满想象,书写着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史诗。

作者:编辑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