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 > 建业月刊
1991年,王朔在小说《动物凶猛》里写过一段话,相信无关虚构,正是他的想法:“我羡慕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有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每个人都有故乡。它可能凋敝贫瘠、支离破碎,但却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令我们魂牵梦绕,最终化为无可排解的况味与体验。如同烙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胎记一般,随身而来、无法抹去。这古老、厚重的况味与体验,我们谓之“乡愁”。
每个人也都在失去故乡。改革开放的整体推进,使中国掀起了城镇化建设的新浪潮。不可避免地,我们都在逃离和抛弃故乡。带着乡音,你无法证明自己属于面目全非的故乡;拿着名片,你也无法暗示自己属于暂住的异乡。我们依然每年回到故乡,却越来越找不到故乡。
这是个处在转型中的中国,也是一个异常焦躁的时代。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日渐式微,中国人的社会处境也在逐渐多元与分层。每一次传统节日,有着东方文化情结的人总会忧伤一次:现代文明似乎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吞噬着传统,割裂着我们和传统相连的脐带。
2001年,建业自觉提出“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文化意识与追求;2014年,老胡重点强调“挖掘、保护、传承、光大”中原传统文化的责任。自此,饱含中原文化特色的大集古镇、神垕天地、鹿邑明道城、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之国》等一系列特色文化项目落地生根,集中原传统饮食、民居、民俗、旅游等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建业大食堂”在河南十八地市遍地开花,备受瞩目。
本期《建业》我们试图以“唤醒乡愁”之名义,再现内心深处的故土情结,追溯那些温暖我们的故乡印记。惟愿这些质朴清淡的寥寥字纸,能够唤起你我灵魂深处的珍贵时光。我们的双脚踩在中原大地上,而我们的真意,则更是关于中国文化的浮沉和精神乡愁的翕阖。
——吃着榨菜,喝着二锅头,上着拼多多!在2018年这个夏天,消费降级或“廉价”消费突然火了。生产二锅头的顺鑫农业和生产榨菜的涪陵榨菜,涨幅远远超过茅台和五粮液等白马消费股,顺鑫农业今年2月最低点以来股价飙升了200%左右,涪陵榨菜股价更是两年暴涨236%。美国上市的拼多多,是消费降级的代表,有段子说:“你们都说拼多多上的产品质量差,我一个在拼多多上买东西的人,还会在乎质量吗?”消费者并不在乎在拼多多上购买的是山寨货,他们的首要诉求是便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报告》显示,农村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5.88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37.8%,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2%,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是制约非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
——近6亿人不上网!有人认为,这则报告是个提示,网络生态不等同于社会全貌,中国依然有大量人群逸出于网络话语之外,他们也需要被关注。网络舆论理当翻开互联网热闹的表层,看看其下的深层次土壤究竟是什么状态,社会资源、公共治理,也当循此脉络浇灌下去。
90后那么失败,还不是60后害的。
——媒体工作者胡珉瑞在《90后那么失败,还不是60后害的》一文中说道,在第一批90后步入而立之年的关口,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改革红利的弱化,直接导致了90后的生存困境。作为中国改革年代最大的受益者,60后对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城市青年的困境无法产生完整的共情。代际之间资源分配的极大不公平,不可避免地在两代人之间成为矛盾点。90年代正值60后的青年时期,他们享受了计划经济的福利,最终在市场经济中变现。这样的机遇对于90后来说难以复制。
这次房子租金猛涨的深层次矛盾是长期以来房子的供不应求。在租金回报率这么低的情况下,有一些中介和资本就开始囤积房子,商人的本质是逐利的,昨天租金低的时候租进来,今天租金高的时候再租出去,他们就可以赚到其中的差额,他们是在利用价值规律做生意。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两个办法,让租金回报率回到一个合理稳定的状态。一个是让分子往上涨一些,分子是租金。二是让分母往下降一些,分母是房价。另一条路就是拖下去,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自己爆炸。
——8月20日,潘石屹发布微博谈房租暴涨。
博客时代的落幕。
——8月20日,网易博客宣布将从2018年11月30日00:00起正式停止网易博客(blog.163.com)的运营,关闭服务器。除了网易博客,国内第一家Blog托管服务商博客大巴(blogbus)、百度空间、微软MSNSpaces、51博客等多款昔日爆红的主流博客平台,也已经停止运营。目前尚在运营的博客中,搜狐博客、博客网的首页头条文章更新时间都停留在2017年年中,只有新浪博客、和讯博客等尚维持每天更新。有人说,博客的没落与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是娱乐至死时代的必然结果,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博客不会消亡,它只是退下了潮流的舞台,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出现则分散了博客中的浮躁与肤浅,使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有深度的读者和作者得以沉淀。
OK,算了,再说吧,也行,都成,你定吧,不用,谢谢,你们去吧,嗯嗯,没事,别管我啦。
——@小野妹子学吐槽,发博称当代我国佛系青年高频使用词语,引发网友的高度共鸣,点赞转发量近6万。
背井离乡、魂萦梦绕、老马识途、叶落归根……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不断的出走、探寻与回归中循环经历着那古老、厚重而独具况味的生命体验。从将相王侯到黎民百姓,从知识分子到文化学者,从一贫如洗的流浪者到都市精英与财富阶层,在某一刻都无一例外地被『故乡』触及抑或牵绊。
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异乡人而言,惆怅的乡梦里,故乡无论贫瘠还是富裕,总是晕染着一层淡淡的美感。朦胧中仿似觉得它的远处总是飘渺的山野,暑气渐褪的秋日,傍晚的村落环绕在缭绕的炊烟中,一直在下雨,旧砖墙围起的一座又一座斑驳的房子纷纷亮起了暖黄色的灯火。看到母亲温婉的面容,在微亮的灯光里,向我们絮叨着家里的琐碎事情;父亲始终沉默不语,一直在厨房里忙碌,为我们熬着清香的大骨汤;耳边还交织着一些热闹但并不嘈杂的声音,心里感觉非常平静,如同又回到了年少时候那么温暖。
常做的一个梦是关于自行车的,童年时祖父带我去看戏,坐在他的凤凰牌自行车后面,远远地能够看见搭在乡野外土丘上斑斓的大戏台,画满花脸的老生咿咿呀呀的唱腔在空中飘荡;少年离家时父亲推着那辆自行车载满行李,穿过荒芜的田地和杂草丛生的曲折小路,去到临近小城镇的车站里等一辆开往远方的汽车;长大后长久地离开故乡到异地发展,每次过年回家,父亲仿佛总是在寒冷的冬日午后推着自行车等在站台旁凝望远方……
然后长大,开始从贫瘠的乡村来到繁华的城市,继而又从小城市执着地来到大城市,每天淹没在喧嚣的车流人潮中,辗转坐过无数昂贵的轿车、颠沛流离的公交与呼啸而去的地铁,后来自己开车,却始终对故乡那辆斑驳的自行车心怀留恋。
记忆里还有儿时老家的场景,像《孔雀》中的那个五口之家,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北方小城,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漆黑的水壶散着琐碎的声响,突突地展开回忆。最让我难忘的是外婆做的可口的应季食物,外公背着自己编织的竹篓带上我去野外的坡地里挖来野菜,回来放到清凉的井水中泡洗,外婆烧开热水烫出来挑选的绿梗,再加入一些准备好的配料,经过翻炒成为一道鲜美的菜肴,那种感觉至今让人回味。
然后开始在那片曾经熟稔的生存场景中,努力地搜寻故乡的记忆,有老态龙钟的妇人迎面叫出我们的乳名,有喜欢多年的姑娘早已经嫁到了遥远的他乡,有挚爱的亲人已经离开了人世,记忆中的原野也早已填平了坡地竖起了楼房。于是,渐渐觉得,人越年长,故乡就会化作一个记忆中的符号,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让我们每当想起或触碰到它,心中总是充满淡淡的惆怅、温暖的感动与质朴生活的本真力量。
春节临近,无论要在车站排几个日夜,也无论长途跋涉的旅程有多么艰辛,对于漂泊在外的异乡人仍然义无反顾,就像王杰在《回家》里唱的那样:谁还记得当年我眼中的希望,谁又知道这段路是如此漫长,我不在乎有没有梦里的天堂,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
回到故乡,最常做的事情便是陪着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那些似乎三言两语永远讲不完的事情,内容无疑是关于家里、乡邻、亲朋、陈年往事,在幽暗天光里一直持续,聊着聊着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故乡的盛衰更迭,世事的变迁无常。父亲总是忙碌,时常沉默着没有太多言语,张罗一桌子我们爱吃的饭菜,拿出陈年老酒与我们碰杯。
闲暇下来,会到记忆里故乡的每处印象深刻的地方走走,年少时在那里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与身影,在城市里过惯紧张急促的生活以后,觉得故乡是一个能够让颠沛流离的心暂时休憩的地方。街边有乡亲坐在那里悠闲地晒着太阳,看到我返乡,热情地亲近过来寒暄,一面憧憬着在他们眼里外面精彩无比的生活一面感叹时光的流逝如此惊人。偶尔遇到几年未曾谋面的发小,约到一处喝起小酒,虽然已不再如当年那般热闹自然甚至会有深深浅浅的语境隔膜,但从心底还是感到亲切,那些语言似乎是飘浮在空气里的,它们会流动,会漫溢,让人心里暖和安定。是格外饱满的俗世生活中的一部分。
及至夜深,于昏暗的灯光下翻出那些尘封已久的旧皮箱里的泛黄书信、照片与斑驳的录音卡带,一种五味杂陈的情绪如决堤潮水般汹涌而出,有自己青春的灿烂时光、少年时喜欢过的姑娘、学生时代的同学合影、远离故乡时依依不舍的最后留念,那些逝去的旧日岁月已经足够让我们心生温暖、眼眶湿润。
王朔在小说《动物凶猛》里写过一段话,相信无关虚构,正是他的想法:“我羡慕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有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安慰。”
于是,在感慨之余,常常会无端想起鲁迅笔下那个生出淡淡惆怅感的故乡。身在异乡时,心里总弥漫着浓郁的乡愁。故乡的风景无论是优美还是普通,在我们脑海里始终都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像在梦境中一般,一直吸引着我们。而真的回到故乡,又总怅然不是想象中的模样。我们所怀念的故乡,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早已不复存在。那些原本无意义的街道、建筑、人情、世故,在我们的内心承载的也只是隐藏多年的记忆,当我们无意或有意回去面对的时刻,突然发现一切已不是梦里遇见的故乡,那种怅惘难以形容,恍如隔世。于是我们短暂地回去探望,又匆忙地踏上远行的旅途。
但我始终不明白,这一次又一次的回归与告别究竟有什么意义。离乡越久,越觉得故乡作为记忆正在被改变,被时间改变,被时代改变,也被我不断消耗。有时觉得故乡是我最宝贵的精神粮食,但我正在食用它,它会越用越少。
于是,渐渐觉得,故乡像是一首飘渺的歌谣,永远在睡梦中出现,却一直遥不可及;也或者故乡更像是一个模糊的梦境,只是让我们依稀看到,却不能真实触摸。
北村说:我相信人的一生都在不同地方颠沛流离,也都始终在对故乡记忆碎片的坚强回忆中。记忆耗尽了,人生也该结束了。反过来说,回忆持续,人生就会永远继续。
诗人必定是时代的见证。1979年,梁小斌写下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首诗,这首被称为『新时期文学』代表作的诗,在文艺界引起轰动和激辩。在那个动荡年代,『钥匙』象征着青年在『文革』中所失去的青春等一切美好的东西。
改革开放40年,当梁小斌再次读起这首在一代人生命里打下深深烙印的诗,竟有另外一番觉知和感悟。市场经济使中国的面貌、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温习遗忘,是否有那么一天会不小心忘记了自己,对着镜子异常惊慌。
39年后的今天,当梁小斌重读《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还能感动谁?故乡,风土,人情,经岁月沉淀,又将以何种意识形态而存在?
重拾记忆:深藏在街头巷尾的古建民居
故乡的水土总有一种神秘力量,在人们出生的时候,便规定了他们的未来。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受其影响,住越久,它便将每一个人缠住越久。不论我们爱或者不爱,我们都被深深地嵌入在这个时代,它让我们无所遁形。
农耕文明固有的文化形态和方式正悄然远去,我们居住的那方水土老得只剩下记忆的残砖片瓦。石子路尽头的老庙、沉默的文人故居、山岗上的土坯房、杂草丛生的小村落,很多历史名词在城镇化进程中从地图上默然消失了。那些有幸被留存下来的“不生长的建筑物”代表着永恒的历史,脆弱却高昂地屹立于现世。
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古建筑是一段历史的遗存,是一个民族的生动面孔,是生活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身份凭据,也是追溯既往的文化“活名片”。中国的古建筑规划与建造中表达着建造者的宇宙观或某种艺术追求。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古建古文物保护政策,河南作为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较早开始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民居和民间建筑”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重点。“豫商第一豪宅”康百万庄园、河南官宦府第的代表安阳马氏庄园及三门峡地坑院等传统民居,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在八朝古都开封,从“修旧如旧”到“修旧如故”再到“以新补新”,建业潜心深耕了十余年,规划建设了占老城区三分之一以上面积的东京梦华水系项目,打造了一条长达1.9公里的大宋御河,河流沿岸的七盛角、半亩园、九道弯,留住了古城的“古”,焕发出古城的“新”。
在千年老子文化名城鹿邑县,建业肩扛复兴老子文化重任,以更符合当代人的建筑审美、消费模式、生活方式传承老子文化,打造鹿邑明道城项目。让老子文化成为鹿邑、河南乃至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015年,一批有志者集聚鄢陵建业绿色基地。由绿色基地发起、联合文物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资深专家,共同组建河南传统民居与民俗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中原传统民居博物馆的筹建为平台,集中展现河南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为河南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模式做出积极探索。
古建民居再不是破烂的瓦砾,任人践踏毁坏的房屋。作为东方美学的传承,普世游览的好去处,一个个如艺术瑰宝般镶嵌在中原大地上,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城镇的风貌,散发出低调而耀眼的光华。
重生风雅:“美好生活”里的“老味道、旧玩意儿”
人们都说,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的一切才突然有了意义。乡愁物载成为异乡人思乡的一种方式。人在他乡的海外游子可能将思乡之情寄托于一幅木版年画,也可能在打开一瓶乡味浓郁的西瓜酱里触发情感开关。
20世纪80、90年代人的恋乡情结往往系在一些民间小玩意儿和街头贩卖小吃上,用草绳编制的蚱蜢、惟妙惟肖的泥人、母亲牌“洋针车”、信手一剪就很美的窗花剪纸,任意一样就能把玩上大半天时间,童趣时光闲情而漫长。
街边上小贩推着三轮车边走边吆喝,一浇成型的糖人、热腾腾的黄面窝窝头、老式手摇爆米花机,不出一里便能一饱口福。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曾经几毛钱就随手可得的生活调味品,现在却成了挂在墙上的艺术作品,很多小吃也已消失在街头巷尾里。
这一细微缩影影射着中国的巨大变迁。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见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
现代人一直在追寻精神庇护所,匠人从心所欲、专注所爱的生活方式,正是在欲望和焦虑中挣扎的青年所向往的生活境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热爱上古老“手作”,浮躁社会正在趋于沉静。
最近《延禧攻略》大火,园林、雕窗、岁寒三友、巷弄、明清家具、书法、篆刻、漆器、木器、瓷器、茶艺、中国红……时而华美,时而清冽,剧中众多面临失传的民间技艺从幕后走到台前,回归大众视野。刺绣、缂丝、绒花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致敬历史,惊艳世人。
《舌尖上的中国》以真诚的记录手法还原中国美食,让行走在广袤大地谋求生计的小人物有了施展手艺的平台;《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的热播让这些纪录片从小众走向风靡;故宫淘宝也巧妙地化用典故,让帝王将相在新时代“活了起来”。
传统文化走下神坛,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观中原故土,早在十几年前,建业已经开始传统文化的复兴工程。近几年来,建业陆续打造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之国》戏剧公园,并战略投资戏缘项目,与河南省杂技集团战略合作,这一系列“文化+”大动作把中原文化推向全国……
在开封建业七盛角的非遗馆,“面塑、葫芦烙画、香道、扎染、老粗布纺织、玉雕、剪纸……”这些耳熟能详的坊间技艺扎堆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的沧海拾遗得到“挖掘、保护、传承、光大”。
重塑乡土:尊重历史文脉的传承与现代化表达
唐朝诗人司空图诗中有言:“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如何达到“与古为新”的境界?没有风骨是做不成的。
斑驳的影壁渐渐风化崩塌后,被粉饰一新。伫立门前的石狮换了新颜,却了无生气。很多传统文化看似在保护中,但事实上已是另一种意义和形态上的衰败。“拆了真文物,造了假文物”,逐利者将文化弃之荒野,多少历史建筑和文化艺术正在等待着审判。
早在2001年,老胡就提出“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文化意识与追求,2004年建业“站在城市的高度,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回答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我们能够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从10余年深耕开封塑造“宋都古城复兴工程”,到丰富河南人文艺术落地生根的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建业王潮歌“只有河南”戏剧公园;从花开10余城的田园综合体——建业绿色基地、汇集18地市小吃的建业大食堂,到清代民居建筑群落复建的建业大集古镇,再到坚守12年的神垕天地、复兴老子文化的鹿邑明道城……建业以复兴城市,振兴河南为己任,秉承“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践行“做中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者”这一角色的自觉担当,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关乎中原传统文化复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原本高楼林立的土地上诞生出一座座文化小镇,原本凋敝破败的城楼上修复了一座座古建民居,原本百废待兴的土地上生长出一个个人文景观……建业肩负着“挖掘、保护、传承、光大”中原文化的使命,有朝一日,将会把饱含中原文化特色(美食、建筑、戏曲、杂技、武术、国学、中医等)的中原文化小镇推向全国,让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行进中不忘本色中国,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极具创新传承的形式、年轻化的表达,在辽阔的中原土地上孕育生发,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浸润中原百姓的心灵。
北岛说,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手艺人背着行当走遍天涯海角,靠一门技艺就能养家糊口,抑或是倾尽一生去钻研、锤炼、不断精进。他们不模仿,不刻薄,不标榜;重细节,敬先辈,尊同行,豪于技、非于艺,他们不卑不亢的处事态度和遗世独立的专业精神使人生路途愈加丰盈、动人。
王相兵
河南建业中原老字号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和文化理念中,做好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是“修齐治平”的基本前提,孔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饮食就是教化人文、涵养道德的一个出发点。中国饮食渗透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哲思,例如“阴阳调和、水火相济”等,非常有趣。
建业大食堂是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产物,在探索与开拓中不断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汇集形成五大产品系列:田园综合体系列、商业综合体系列、文旅小镇系列、社区食堂系列、流动市集系列。老胡提出“挖掘、保护、传承、光大”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在古人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使这些优秀文化能够有利当代、润泽后世。归根到底,还是要做到四个字:“造福百姓”。
张胜吾
著名古建专家、君邻会会员
建业大集古镇、建业大食堂、开封建业九道弯豫食坊等项目古建高级顾问
古建和美食,都是我们民族的生活印记,是我们悠远文化的一个载体,代表着先民的智慧和匠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自然观、伦理观、哲学观,要将它们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来理解。
建业大食堂融合了古建和美食两种大文化,生成三大效应优势:一、感观文化效应。传统的民俗古街民居建筑与非遗美食相结合,外观古朴,服务现代,带来穿越时空之感,使食客忘却外界压力,放松身心。二、怀旧文化效应。传统民居古街建筑与非遗名吃的融汇,使食客达到了观与吃的双重感官享受,带来一场文化味蕾盛宴,激发遥远的联想。三、留恋的文化效应。80%的食客来到大食堂,身临其境品尝美食后流连忘返,携家人朋友再返体会乡愁。
李运德
平顶山宝丰人
县级“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作:《包公案》《回杯记》
我1947年出生,15岁就开始学艺,参加马街书会57年,一辈子只娴于这一技。我们那里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在一起,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以曲会友。河南坠子、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三弦书等40多种曲艺曲种和上千部传统及现代曲目都在这里集中展现,特别壮观。
咱们大食堂把我从宝丰当地邀请到这里,表演河南坠子等河南特色剧种,让我站在这个台子上给台下父老乡亲、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唱,我唱了一辈子,还是嫌唱不够,这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我的生活根基,我们当中年龄最大的表演者已71岁高龄了,依旧每天精神饱满地登台表演。
张松亮
焦作温县人
建业大食堂青丝碾转制作者
碾转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救命的食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百姓家无隔夜粮,许多人家等不及新麦成熟就割下一些青麦,做顿碾转,聊以充饥。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做“碾转”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无论科技再发达,这些美食和技艺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我今年63岁,吃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也算是一种坚持吧。有人吃,美食就不会失传。我一个做小吃的没有太多想法,只想着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手艺活做好,将这道家乡美食传承下去。来咱大食堂卖碾转已经三年多了,大食堂搭建的这个平台能让我把家乡的小吃带出来,让更多的人吃到,这就是我们夫妇俩每天不停忙活的动力。
杨福现
禹州顺店人
建业大食堂禹州杂炣制作者
杂炣这种美食有600年的历史,我从18岁就开始学习杂炣制作技艺,已经22年了。一碗热杂炣吃过,虽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却是人人都享受得起的大众美食。
杂炣在没有入驻建业大食堂之前,只在禹州当地及周边售卖。两年前我凭借这门手艺入驻鄢陵店,将杂炣传播到距离当地百余公里外的地市,刚开始还有些担心外地人会不接受,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杂炣深受当地食客欢迎。现在想想,若是独自外出开店,仅靠杂炣单一品种很难在当地经营存活下去。
随着档口生意越来越好,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请来家里的亲戚朋友一起经营杂炣生意。这两年鹤壁、濮阳等新店陆续开业,我的生意越做越大,感谢建业大食堂这个平台,让我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后记】
美食文化不是高山仰止,而是细水长流。千百年来口味的传承,凝聚着一代代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与饮食内涵。文中受访者虽是大食堂200多种河南小吃中既普通又平凡的制作者,却足以从中窥探文化真意与朴素匠心。建业用3年时间走遍18地市108个县,寻访乡间美食,拜访百余名特色小吃技艺传承人,收纳并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丰马街书会、确山打铁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考齐氏大刀面、传统糖画、草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十三碗等民间技艺的活态传承。未来3~5年内建业大食堂将布局十八地市,总店数不低于60家。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然而关于美食,各人又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嗜荤茹素,快食慢餐,都有各自的理由。今天,空前丰盛的食物和前所未有的资源困境并存。如果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或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
——《舌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味觉故乡
—— 一条不仅关乎美食的寻味之路
和智明张民基(整理)
“五味适中,质味调和”,自3600多年前,“中华厨祖”伊尹创五味调和之说,豫菜就以和众家之长,兼南北特色而自成一派,包容而博大,不免被众人解读为“没有特色”,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被问及河南美食时,也不免犹豫挠头:胡辣汤、烩面、高炉烧饼?水煎包、豆沫、卤面?还是桂花皮丝、洛阳水席……?
河南人自己都说不清,舌尖上到底有多少种家乡味道。
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建业人,本着胡葆森先生2014年提出的“挖掘、保护、传承、光大”中原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起步于中原传统名吃,致力于搜寻河南人的家乡味道,揭秘河南人舌尖上的专属密码。
美食寻味
依托于建业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建业大食堂致力于打造极具中原乡土特色的名吃聚集地——“舌尖上的河南,河南人的待客厅”,首个建业大食堂于2015年在鄢陵建业绿色基地启动。
中原大地饮食文化丰富,特色名吃、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但随着人们对美食需求的转变及时间的推移,部分传统特色名吃、小吃逐渐淡出视野,怎样搭建好建业大食堂这样一个运营平台,保护及传承中原传统名吃、小吃,是运营团队考虑的首要问题。
为确保鄢陵建业大食堂2015年10月1日开业,自2015年8月份开始,建业大食堂餐饮团队在不足40天的时间内,足迹遍及河南十八地市68县,深入乡镇及村落,行驶里程近12000公里,共计拜访300余名特色小吃技艺传承人。
鄢陵在什么地方?建业大食堂又是做什么的?传统的小吃技艺传承人对乡土的依赖,又怎舍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怎么吸引技艺人愿意过来,是团队面临的又一个难题。但在建业品牌美誉的情感号召和优惠的招商政策扶持下,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与感化,最终遴选首批18家商户, 33种特色小吃落户鄢陵。
目前,建业大食堂餐饮团队已走遍河南十八地市108个县,共为客户遴选200余种河南特色小吃、名吃。
技艺传承
建业大食堂秉承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发掘保护并传承中原传统名吃、小吃的经营理念,集河南美食、传统民俗、明清古建为一体,打造成特色餐饮平台,把河南小吃作为最大的亮点,由专业运营团队统一操盘管理。
截至目前,大食堂小吃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家:宝丰马街书会、确山打铁花(大食堂战略合作伙伴,逢大型节假日开展打铁花表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余种(兰考齐氏大刀面、夏邑sha汤、传统糖画、草编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家(禹州十三碗等)。
这些小吃档口多数为老师傅经营,其中鄢陵建业绿色基地店——开封鸡蛋油条档口摊主齐同保老先生已经74岁,为了保证油条的味道不变,仍旧每天在档口亲自操作。
62岁的卞银选,是濮阳县习城乡东街村人,9岁跟着父亲卞修文学艺,15岁自己制作壮馍赶集会售卖,从事壮馍制作53年,卞银选说,壮馍这门手艺在自家祖辈开始,已传承5代人了,但还能坚持多久,自己也不知道。
年轻人不愿学,民间老师傅(老艺人)年龄又越来越大,很多传统特色的小吃都面临失传的危机。传统非遗类小吃一般藏匿于县区、乡镇中,受当地饮食习惯和人口基数限制,只在当地及周边开店经营。独自经营单一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容易从当地走出去。
为让传统特色名吃、小吃得到更好的传承,公司联合商家(技艺人)共同搭建技术培训平台,打通商户培训信息资源,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尤其是一些农村里走出来寻求就业的人,通过技艺人传授小吃制作技术,公司提供平台,从而获得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
文化筑造
历史因悠远而厚重,文化因积淀而精彩。春花秋月,苦辣酸甜,岁月深处的繁华在砖瓦缝隙间铺陈流转,食肆之间的游客在四方桌椅上更新变换,唯有文化与民俗的魅力,穿透岁月,永恒常在。
“建业大食堂”以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运营模式,打造出一张集民俗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世所瞩目的中原大地新名片。在大食堂诸多的文化元素中,古典建筑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是庇佑先民的家园,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忠实记录。飞檐翼角,门楼影壁,有着千年文化积淀浸润的古建筑,丰厚而凝重。
信步徜徉在建业大食堂十八城名吃档的石砖上,听不尽耳畔悠扬的叫卖声,醇厚乡音,看不尽眼前高炉土灶,美馔佳肴。朱仙镇的年画与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在老门板上形成绝佳的构图,沁阳的黑陶缸和斑斓的锦鲤、待放的睡莲融为灵动的水墨。搪瓷杯、八仙桌、老磨盘、旧食盒、青砖黛瓦、五脊六兽,每一处细节都浸透着建业浓郁的乡土情结、人文情怀。
在建业大食堂,每一处景观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它们从历史的风尘中走来,默默地为我们讲述着故土的情思与民族的记忆,使得每一个踏进这里的人,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可以说,大食堂传承的不仅是饮食与技艺,更是表达了建业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对创建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承担。
味觉故乡
没有任何一种坚守会被辜负,紧跟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整体战略布局,同建业平台发展,共走省域化之路,通过同商户达成战略合作,“建业大食堂”布局全省。
截至目前,建业大食堂省内已发展5家分店,2018年计划新开业7家“建业大食堂”,其中田园综合体系列2家,商业综合体(百城天地)4家,文旅特色小镇1家,未来3~5年计划完成开业店面不低于60家“建业大食堂”。
作为河南发展崛起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执守初心,敬畏厚土”,是建业人的情怀所在和责任担当。建业大食堂也将秉承这一信念,致力于以中原传统名吃为代表的中原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光大,并为中原传统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使之不仅仅是单一的静态展示,更要为构筑河南人民的美好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有家乡的味道。也许你不记得,曾经吃过的街边巷角,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但多年以后,你仍会记得,那份熟悉的家乡味道,和陪你品味美食的那个人。
建业大食堂,一条不仅关乎美食的寻味之路。
杂志让城市有光
——《建业》&《郑周刊》“见郑”城市杂志文化艺术展盛情开幕
编辑部
一本城市杂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播者,一种向上的精神代言者。当代城市的文化风尚在很大程度上是借由城市杂志来显现与交融的。
开幕式论坛:杂志让城市有光
7月22日,郑东熙地港,一场由郑州城市杂志《建业》联袂《郑周刊》杂志举办的“见郑”城市杂志文化艺术展开幕。本次杂志文化艺术展览由《建业》联袂《郑周刊》杂志举办、思行知(河南)公司独家承办,《郑周刊》出品人、主编李清翰与《建业》杂志主编宋幸然联合策展,积淀多年的本土文化通过艺术展帷幕的拉开得以发声、释放、久久回响。
大象融媒体集团副总裁李强;三毛部落文学平台发起人、中国作协会员李玉梅;弘文设计李政强;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杜君立;《领跑》出品人、总编张健;佛造像艺术家王勇波;杰品艺术创始人刘杰;贝铭设计创始人赵占英;盛禾设计创始人李红涛;魅力881音乐广播主持人Tonny等各行各业近200位意见领袖出席助阵,围绕杂志、阅读、艺术、城市文化和城市美学等文化话题深入交流、观点碰撞,使这个城市因文化而焕发光彩,迸发更多力量。
独立撰稿人杨柳担任本次展览的开幕主持人,她用心底里对文化艺术的热忱表达着她对郑州这座城市的凝望与期待。
建业地产直属二公司助理总经理王丽,建业橙园、建业新筑助理总经理余卉,City On熙地港(郑州)购物中心市场推广部经理李智超,大象融媒体集团副总裁李强,《郑周刊》出品人、总编李清翰,《建业》主编宋幸然进行开幕剪彩,在场近200位意见领袖以及熙地港来往人群共同见证了这一久违的文化绽放时刻。
《建业》&《郑周刊》:和郑州一起思考
回首过去郑州现代化发展最为迅猛的十多年,艺术、设计、创新、时尚、观念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无法与这座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拟。但在城市杂志这一狭小的领域,郑州却似乎逆势生长,异军突起,甚至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郑州城市杂志”现象。
其中,《建业》&《郑周刊》是最显著的两个代表。坚持做纸质杂志十多年,从纸上文字的温度到城市文化的高度,纸媒还有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创刊于2001年的《建业》杂志,历17载时代激荡,以人文、知本、率真之笔触,记录,思索,探寻。带着时代的温度体察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和悄悄变化的幸福观,成为河南企业杂志的一张名片。
创刊于2006年的《郑周刊》是一本根正苗红的郑州本土杂志,以高品质的形态记录了郑州的风尚进程和生活体温。
展览回顾:以人文艺术之名阅读郑州
《建业》策划的《国际郑》《理想主义》《单车回潮》等专题,立足中原,观照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住宅文化甚至生命形态的诉求与思考。《郑周刊》策划的《郑州味儿》《郑汴·双城记》《最郑州》等一系列杂志专题,为郑州探索了本土国际化的诸多可能性。
本次艺术展除了得到大象融媒、猛犸新闻、民生频道、映象网、河南经济广播、魅力中国、东方今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支持外,还得到郑州众多文艺团体、商业团体的友情支持,如三毛文学部落、芝兰社、两小山人、远山联合诗会、暮春文艺社、幻象地产、地产观察、RET睿意德等。
你就是封面人物。展览区域旁设置了模拟《建业》和《郑周刊》封面的展板装置,用以与参观者互动。《建业》两个封面话题分别为“新时代四有青年”“郑州风云人物”,《郑周刊》的两个封面话题分别为“2018我最优雅”“有钱更有品——郑州富豪榜”。
爱郑州的N个理由。展览还特意留下一块空白展板激发参观者认真地为郑州思考一次—— “你爱郑州的什么”“你对郑州有什么愿望”,最终以杂志的形式让参观者深度参与到郑州城市文化的构想之中。
本土关怀荣耀见郑
文化,赋予城市生命与灵魂,经年累积的传承与积淀让城市变得底蕴厚重,也让美好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意义。这一场城市杂志文化艺术展,不仅仅是城市记忆的投影,更代表着郑州对于明日的展望。
我们相信,没有一份热忱会被辜负。在这个纸媒严重式微的时代,我们依然信仰纸的精神,也始终坚信一座城市的影响力最终一定取决于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而一本好的城市杂志,也应该一如既往地努力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播者,一种向上的精神代言者。本次展览通过多品牌跨界融合、共同致力,点亮城市文化艺术的星光。
2006年,建业正式开启“新动力”招募计划,“新动力”(NewPower)指的是通过建业校园招聘选拔而进入公司的应届毕业生,追求卓越、敢于拼搏奋斗、满怀理想与激情是“新动力”的特质。7月2日,2018届建业新动力承载着梦想的期许款款而来,他们风华正茂,成就斐然,包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名校毕业生106名,国际名校毕业生9名。在经历了建业学堂21天精彩纷呈的集中培训后,115名新动力已优雅绽放,关于未来,他们迎着朝阳,蓄势待发。
亲爱的2018建业新动力:
7月2日至22日,经历21天的紧张培训,你们正式毕业了!
21天,504小时,30240分钟,1814400秒……看似漫长的时间,却因为我们的相聚而变得那么短暂。
当你们踏入建业学堂的大门,学堂的一切对于你们来说都充满着新奇。可是,接下来的军训,着实对你们的肉体与意志带来了严酷的考验。面对着教官严苛的要求和盛夏烈日的炙热,你们没有丝毫退却,依然目光坚定,昂首挺立。三天的军训,让你们这些从各个地方、各个名校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建业学堂中,融合成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团队。
军训结束后,你们又迎来了一批既严厉又可爱的素质拓展教练,在他们体验式的教学中,你们收获了为人处世的宝贵人生财富。信任背摔、高空跳跃、夺宝奇兵七连闯关……你们克服内心的恐惧与障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挑战。在面对最终的4.2米毕业高墙时,你们对天宣誓愿用生命保护队友的安全。当你们在一声声拼尽全力的嘶吼声中,将全部同学送到高墙的另一端时,原本需要35分钟才能完成的挑战,你们仅用10分钟的时间,便全员翻越了这看似不可能逾越的高墙。这样的场面,没有人不被你们的团队精神所打动,此刻的你们,汗水与泪水交融,心中充满着勇气与感动。
在终极挑战中,你们手拉着手,在雨后泥泞湿滑的山间野线中穿行,历时5小时的攀登,你们抵达了嵩山之巅。在云雾缭绕的嵩山山顶,也许你们心中已然有所收获。“惟勇者强者乐而登之”,是我们和蔼可亲的胡葆森校长在登上嵩山后所悟,勇敢的人永远目标坚定,不畏艰难险阻。这句话也激励着大家,做生活中的勇者、强者,登山如此,工作创业如此,人生亦如此。
经历了身体与意志上的考验,你们迎来了一位又一位的大咖来到学堂,为大家传授他们工作多年来的知识与心得。通过对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项目开发流程、地产运营管理、职业发展规划、“建业+”幸福生态系统简析、地产投资概述、员工手册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等课程的系统学习,相信你们心中关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会逐渐清晰。
大服务体系之旅中,你们去到了开封,在参观了庄严华丽的开封建业铂尔曼酒店之后,继而沿着开封老街一路行走,到达了建业七盛角。“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你们在东京梦华的灿烂夺目之上,感受到建业之于开封古城复兴的厚土深耕。
在鄢陵,除了参观了美得让人心醉的鄢陵建业花满地温泉酒店之外,你们还在汇集了河南各地特色小吃的建业大食堂大饱口福。随后,你们乘坐大巴,前往建业绿色基地参观,在素质拓展园区里,真人CS、攻防箭、星球大战,紧张激烈的团队对抗中,你们的关系更加紧密,感情更加深厚。
城市生存的挑战中,你们在陌生的城市里,向陌生的人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你们遭遇到路人冷漠的拒绝,旁人的不解,保安的驱逐……但是,你们仍然鼓起勇气,在38℃的炎热酷暑下,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为了队友能喝上一瓶冷饮,吃上一顿好饭,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城市生存的胜利。
后来,你们还迎来了新一届的“新领袖”团队,你们与新领袖同学习,共成长,与他们一起聆听胡董和闵总为大家讲述“建业人的长征”。
当大家聆听闵总讲述建业人在集团战略下坚忍图成的开拓史时,是否能想象,一代代建业人背负着“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使命,从郑州走到河南的18个地级市,又走到河南的七八十个县时的景象;是否能想象,当他们无依无靠地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面临着要比大家在城市生存中所遇到的挑战困难百倍时的景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顺利完成了为期21天学堂培训的你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将面临更加困难的挑战,“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与“让河南人民都过上好生活”的理想与使命,要在你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亲爱的胡校长,引用《论语》中的经典,为我们讲述了“道”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知、止、定、静、安、虑、得”,胡校长总结的七字真言教会我们怎样“得道”。
最后,胡校长也期望,2018建业新动力115名同学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在建业人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为建业新蓝海征程注入新的动力!
毕业晚会上,你们用精心排演出的节目,让所有人都为你们感到骄傲。在紧张的培训安排里,你们牺牲睡眠的时间,无数次地排练,纠正错误又或是推倒重来,最终才能在舞台上挥洒出你们最美的青春与活力。
当灯光暗下,繁华落幕,我们,也将在此时挥手告别。
看着你们一个个纯真善良的笑脸,看着你们一个个活泼矫健的身姿,你们将会迈出学堂的大门,而我将会在这里一直祝福你们,祝福你们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都顺风如意、幸福快乐。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不要忘记学堂的老师,他们永远是为你们排忧解难的好对象;不要忘记你们学习成长的学堂,因为这是你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你们毕业了,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开启新的人生,在建业建功立业。希望你们不要忘记那一声“十年之约”,你们的誓言,将由我来见证。
愿你们被岁月温柔以待,走过漫长的路,依然相信梦和爱。
我是建业学堂,我永远在这里,守候着你们。
建业学堂
2018.7.2
三彩爱和与君共读
盛夏7月,洛阳爱和小镇向日葵花开正灿,伴随着阵阵花香,三彩大师郭爱和先生和他的三彩国际陶艺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君邻会会员和三毛文学部落的作家们。
爱和小镇,位于洛宁县罗岭乡,又名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由国际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先生倾情打造。
它占地面积约3000亩,藏身于大山深处,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它是国家级贫困村,却引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此挥毫泼墨,留下爱心。一年时间里,一座曾经不为人知的小山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入口处,上千只水缸和水艺术地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缸湖颇为壮观。沿路的垃圾回收桶、地面的踏石板竟也由水缸构成。据说,爱和小镇的缸来自四面八方,最远的缸从欧洲来,最近的就是这个村子的。成千上万的缸,组成了形态各异的图案,个个寓意深远。
院里的景色更震撼:热情奔放的迎客壁画、形态各异的三彩器物、五彩斑斓的四季花谷、幽蓝深邃的星空影壁……艺术与生活,现代与旧貌,别样混搭,丝毫没有违和之感。
郭爱和先生创造的三彩釉画的保质期是2000年,哪怕遇到水、遇到火,他的“三彩”,像这方山水的色彩一样丰盛。洛阳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盛唐时洛阳的三彩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他想将陶瓷之源定格在河南……你不能不感动,为他的梦,为他对梦想的执着,为他在花树凹已经创造的一个梦想世界。
来到爱和小镇的君邻们,沐浴着阳光,脚踏着“缸缸好”道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深吻着盛开的花朵,个个心似莲花。
从君邻青年身上感受青春的活力,从文化传媒工作者身上感受雅致味道,从君邻身上感受力量与大气,从爱和小镇感受智慧创造的魅力与伟大。
他们——建业君邻会的会员们,置身于大地母亲的怀抱: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写美文佳篇,颂如画江山。
他们都是河南人,他们爱中原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树高千尺不忘根,呕心沥血为乡亲”。
探索河南,心归乡土,我们是这一方土地上,永恒不变的赤子……
茶中真味与君品赏
谷雨芬芳,茶香脉脉。暮春时节,君邻家人相偕攀上信阳车云山,手采谷雨茶。
随着黄山云雾飘来的,是千年松柏的幽香;突破长白山雪顶而出的,是鲜被察觉的人参气息;在北纬31°车云山的山巅,不必说,自是茶香扑面而来。
南湾湖畔的阳光,还是更适合一杯清新的绿茶,针芽根根倒立,汤色清新如洗,饮如梧桐月,嗅如山间风。
这处山间却也不太远,离开闹市一个小时,君邻一行便来到了一处云雾秘境。看着绵延的茶山,眼前是一杯溢出清香的茶盏,行车的疲惫也散去。君邻随手摘了一片嫩芽放在嘴里咀嚼,心里也有了诗。到底是怎样一杯茶,能让阅尽世事的你我有了云淡风轻之感,又是一杯怎样的茶能被茶人世家列为珍品,写入诗卷?
决定一盏茶味道的,不仅仅是阳光的润泽、雨露的浸洗,或者车云山500米海拔的土壤。
与谁共饮一盏茶,茶味苦甜且问君。
南阳花泽伴君芬芳
五月春光好,月季花海灿。自去年“探索河南·聆听宛城之韵”活动后,“探索河南”活动再次走进古城南阳,三十余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君邻家人齐聚宛城。
“才人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南阳月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月季博览园中的月季花朵盛放正是时节,刚刚经过一场细雨的浸润,美得娇艳欲滴。君邻偕行,沉浸在这花香和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中,竞睹“花中皇后”的芳容。
游览期间,南阳会员李娜女士特意在八角亭为会员们准备了古筝表演和香甜的花茶,为刚刚到达南阳的君邻们祛除舟车劳顿。大家既饱眼福,又得口福。
游览完花香浓郁的月季园,君邻们又抵达了“天下第一衙”内乡县衙。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县衙古街,观看古代官民同乐的节目表演,如同穿越历史。
而中午时分,南阳会员中国艾草网李方先生、董俊岭先生早已备好艾茶,在余关乡千余亩散发着悠悠香气的艾草地里等候各位君邻到来。
一盏清茶,解去的不仅是旅人的干渴疲累。一方艾田,更将君邻之谊弥散远方。
三彩爱和与君共读
盛夏7月,洛阳爱和小镇向日葵花开正灿,伴随着阵阵花香,三彩大师郭爱和先生和他的三彩国际陶艺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君邻会会员和三毛文学部落的作家们。
爱和小镇,位于洛宁县罗岭乡,又名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由国际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先生倾情打造。
它占地面积约3000亩,藏身于大山深处,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它是国家级贫困村,却引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此挥毫泼墨,留下爱心。一年时间里,一座曾经不为人知的小山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入口处,上千只水缸和水艺术地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缸湖颇为壮观。沿路的垃圾回收桶、地面的踏石板竟也由水缸构成。据说,爱和小镇的缸来自四面八方,最远的缸从欧洲来,最近的就是这个村子的。成千上万的缸,组成了形态各异的图案,个个寓意深远。
院里的景色更震撼:热情奔放的迎客壁画、形态各异的三彩器物、五彩斑斓的四季花谷、幽蓝深邃的星空影壁……艺术与生活,现代与旧貌,别样混搭,丝毫没有违和之感。
郭爱和先生创造的三彩釉画的保质期是2000年,哪怕遇到水、遇到火,他的“三彩”,像这方山水的色彩一样丰盛。洛阳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盛唐时洛阳的三彩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他想将陶瓷之源定格在河南……你不能不感动,为他的梦,为他对梦想的执着,为他在花树凹已经创造的一个梦想世界。
来到爱和小镇的君邻们,沐浴着阳光,脚踏着“缸缸好”道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深吻着盛开的花朵,个个心似莲花。
从君邻青年身上感受青春的活力,从文化传媒工作者身上感受雅致味道,从君邻身上感受力量与大气,从爱和小镇感受智慧创造的魅力与伟大。
他们——建业君邻会的会员们,置身于大地母亲的怀抱: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写美文佳篇,颂如画江山。
他们都是河南人,他们爱中原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树高千尺不忘根,呕心沥血为乡亲”。
探索河南,心归乡土,我们是这一方土地上,永恒不变的赤子……
(参与撰文:君邻会员郭淑霞君邻GO陈嘉楠、高昂、屈慧鑫三毛文学部落董雪丹、吕进)
6月14日上午,河南省委领导、18个省辖市市长、61个县(市)长组成的百城提质观摩团走进开封,重点观摩了开封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保护、老城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双修”等内容,并莅临建业七盛角、半亩园、大兴社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进行考察。在看到开封的巨大变化时,观摩团给予“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公认度持续提高”的高度评价。
嵩山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8年6月25日,建业租赁与香港南湖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嵩山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嵩山租赁天津公司)在天津自由贸易区成立。
嵩山租赁天津公司的设立,标志着建业租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于公司解决行业监管
责划转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建业租赁与嵩山租赁天津公司内外资相结合,通过“双轮驱动”将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股东转型、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消费升级。建业租赁与嵩山租赁天津公司将会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重心、以创新为引领、以利润为根本、以风控为保障的经营理念,合力攻坚、奋力破题、乘势而上、把握机遇、决胜开局,为实现“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俱优企业的伟大愿景而努力奋斗。
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与河南联通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 月 9 日下午,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与河南联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河南联通总公司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加强现有通信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围绕联通具有优势的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和物联网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
建业物业外拓面积突破500万方
8月7日,建业物业与鹤壁新时代置业有限公司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至此,建业物业2018年外部拓展面积正式突破500万方!
外拓是建业物业做大做强的生力军,作为中原人居服务高度的引领者,未来,建业物业将继续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持续开展市场外拓工作,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推动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战略转型和建业新生活的发展增砖添瓦,为推动河南省人居服务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获得2018年上半年河南品牌房企销售面积及金额“双冠王”6月29日,中国指数研究院(简称:中指数)发布“2018年上半年品牌房企销售业绩排行榜”,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凭借310.4亿元的销售额在全国排名第42位,以470.1万㎡的销售面积排名第18位。在上榜的六家河南房企中,建业继续领跑,斩获2018年上半年河南品牌房企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的“双料冠军”!
6月30日,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200”及“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TOP200”,该榜单中,建业凭借310.4亿元的流量金额排位第41名,以205.4亿元的权益金额排位第50名,以470.1万㎡的销售面积居第17位。同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100”,建业以310.4亿元的销售金额同样位居第41位。在上榜的本土房企中,建业在多项对比中均位居河南方阵首位!
今后,建业将继续秉持“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在为河南人民提供“好房子”、营造“好生活”的战略转型道路上,探索前路,循道追光!
小镇夏夜,一丛竹林下,一洼荷塘边,几点星星,几盏灯。鼓噪蛙鸣中,今宵谁会入梦?
一
逸蕙1979年从中国台湾移民到美国,算起来已经将近40个年头了。对台湾的曾经过往,大多数都已经模糊忘却,对台湾的当下现状,更是少有关注了。可是,逸蕙说起年少时,就会像卡了带的录音机,不断重复提及一个地方:台湾永和镇竹林路109巷。对,永和镇就是永和豆浆的发源地——那里是逸蕙少年时的家,也是她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地方,不是留恋豆香,而是眷恋109巷的那些街坊、那群人。在儿时的记忆里,109巷好长好温馨,逸蕙去上学,常常会坐在爸爸自行车的横梁上,从巷尾到巷口,一家家地骑过去——隔壁是顾妈妈家,对面住着赵妈妈、赵伯伯以及他们貌若天仙的两个女儿,巷尾是祝妈妈家。那条巷子这群人,如影随形,伴随她度过异乡打拼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离乡越久,街坊妈妈们的影像却是越来越清晰了……
逸蕙的父母是从大陆到台湾的外省人,没有背景,没有根基,像极了现在大陆的北漂、海漂。年轻的小两口凭借多年的辛苦劳作,省吃俭用,攒钱买下了109巷这个小小的院落。这个巷子的邻里街坊大多数是从大陆到台湾讨生活的人家,他们被土著台湾人统称为“外省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圈定,让住这个巷子里的人在近邻关系中又添加了许多身份、情感乃至文化的认同。孩子们对每一家女主人的称谓都是“妈妈”,而每位“妈妈”也对巷子里每一个孩子都是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孩子们放学回家,只要自家妈妈不在,可以随便去其他的妈妈家里洗澡、吃饭,逸蕙的妈妈生性活泼、热情,经常带着一群孩子在巷子里骑车、溜旱冰、打球、玩沙子。每逢假期,巷子里的大人们会带着孩子们结伴郊游或远足。
祝妈妈是大陆崇明岛人,她的丈夫是海员。他们家的房子在巷子里最大,祝家的日子也是巷子里相对富足的。
祝伯伯是海员经常要出海,祝妈妈常年一人带着孩子在家。台湾临海,天气多变,经常台风来袭时,逸蕙家人都会帮祝家搬抬家具,遮风挡雨,维修受损房屋。一次次狂风骤雨中,这份呵护与相助自是让祝妈妈和孩子们倍感温暖和安全。
逸蕙还记得,自己的小妹妹三个月大时,得了急性肺炎,高烧不退,命悬一线。60年代初,抗生素在台湾刚刚投入临床使用,尽管治疗肺炎疗效显著,但是费用不菲。逸蕙家本就家底绵薄,父母几经盘算,还是支付不起这笔昂贵的医药费。逸蕙爸妈救女心切,只好硬着头皮向家境殷实的祝妈妈求救。祝妈妈得知后,二话不说,慷慨解囊,借给逸蕙家三千新台币,救下逸蕙妹妹的一条小命。三千新台币,在当时的台湾,几乎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远亲不如近邻——雪里送炭、患难真情,近亲也大抵如此吧!
祝妈妈的左脚有些残疾,那是小儿麻痹留下的后遗症。但是跛脚的祝妈妈在109巷却非常受人尊敬,她不仅热心善良还非常有才华——尤其热衷文学和写作。祝妈妈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于台湾著名女子学校——台湾北一女子中学,之后又上了行政专校。祝妈妈结婚后,在家相夫教子,敬老携幼。年老赋闲后,她把自己从出生到19岁在家乡的动荡生活写成自传体小说:《家在长江口》;把出嫁前跟父亲在海上捕鱼的经历写成另一本小说:《海上日记——船长的女儿》,两本书都正式出版发行,并且还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收为馆藏。
逸蕙记得,从台湾到美国的第五个年头,她第一次回台湾省亲。第一站是外婆家,第二站就是祝妈妈家。祝妈妈早早准备好了砂锅大鱼头和她最拿手的自制酒酿款待逸蕙。久别相见,祝妈妈少不了流泪唏嘘:“逸蕙啊,祝妈妈老了,整天担心百平(祝妈妈的儿子也在美国)、担心你,你看看,祝妈妈的头发都白了。”
随后不久,逸蕙的父母也移民定居美国。妈妈间的隔海问候、鸿雁传书更是来来往往,频频不绝。如今,逸蕙还保留着多封两位妈妈的家书。有一段时间,逸蕙妈妈身体不适住进疗养院,祝妈妈接连几天电话打到家里,没有人接听,情急之中给逸蕙打电话才知道详情。随后又写了一封安慰和鼓励妈妈的长信,让逸蕙转交。逸蕙至今记得信的开头:“婉娴,打电话到家里没人接听,我很着急,担心你会有事,问逸蕙才知道你生病住院了……”
逸蕙说,给妈妈读信时,刚开个头,母女俩便被这份远乡关切感动得热泪长流,哽咽不已……
白驹过隙,逝者如斯。
如今,逸蕙的父母以及巷子里的老人们大多都已往生仙逝,只有祝妈妈还健在。几十年过去了,已过耳顺的逸蕙想到台湾,让她牵挂留恋的似乎只有老迈慈祥的祝妈妈了;想到永和,让她回味的不是豆浆而是祝妈妈亲手酿造、醇厚无比的酒酿……
祝妈妈跟逸蕙说,她这辈子一定要再写一本书,就写109巷的故事。前几日,祝妈妈的儿子祝百平告诉逸蕙,妈妈的书出版了,书名叫做《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日子》。
二
于叔是我父亲的徒弟,是我母亲的东北老乡,两家又是隔壁邻居——同住在厂区家属院筒子楼3号楼2单元2楼,门挨门。我和于叔的大儿子于勇是同学,弟弟跟于叔的女儿于霞是同学。于叔的爱人我们都叫于婶,我一直觉得她是我们楼栋里最漂亮、最有福气的女人。母亲也很漂亮,可是三十多岁守寡,累死累活要养活5个孩子,跟于婶比起来多少有些天运不济,红颜福浅。小时候经常会听到母亲一边忙碌一边羡慕地说:你看你于婶,下班回家啥都不干,就等你于叔回家做饭,真是命好。
于婶嫁给于叔,真是命好。
于叔的好在厂里是出了名的。他善良、宽厚、勤劳的个性也许跟他的身世有关。于叔儿时家境贫寒,6岁丧母,只上过三年小学。成年后务过农、当过矿工。因为肯吃苦、懂感恩、人勤勉,经常被矿领导肯定和表扬。大概因为于叔人好肯上进,加上生就一股钢板直正的男子气,美貌温柔的于婶才肯嫁给他。
于叔一家跟我们家几乎是同时从东北支援三线建设到的河南。那时的厂区家属院几乎全是东北人,对本地人来说,我们就像台湾人眼中的“外省人”,背井离乡,相互帮衬,情感自不一般,尤其再加上师徒、同乡、近邻、孩子同学等多层关系递进叠加,两家可以说是亲上加亲,非比寻常。
父亲当时是厂里的车队队长,于叔主动要求跟父亲学开车。60年代在工厂,司机是个令人羡慕的技术工种,而且厂矿单位对师徒关系颇有“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定位传承,也许正因为如此,在父亲遭遇不测遇难后,知恩图报的于叔对我们兄妹5个更是视如己出,关爱有加。家里的大事小情也常常求助于叔,请他帮衬着拿主意做决定,于叔几乎就是我们家重要的精神支柱。父亲去世时,我才5岁,对父亲几乎没有印象,更不要说父爱。在我心里,于叔代表父亲。
于叔为人诚恳忠厚,他每次跑长途出差,对工友、邻居是有求必应,带米带面带生活必需品,不仅搭时间搭体力,有时还要往里搭钱,但是于叔从来都是来者不拒。
于叔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爱好是钓鱼。休息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他全副武装,骑着自行车,似乎要去很远的地方钓鱼,似乎也是天黑很晚才能回来。我清楚地记得,他回来,我们家一定是开荤有鱼吃。我爱吃鱼,于叔说我是只馋猫。
于叔于婶爱吃饺子。筒子楼里的邻居一天三顿吃啥饭基本不是秘密。母亲经常在开饭时会说,你于叔家今天又吃饺子了。果然,不一会儿,一盘饺子就会送到我家餐桌上。而我家当天的主菜也会出现在于叔家的餐桌上。于叔的儿子于勇说大娘(我母亲)做的菜好吃,我说于叔包的饺子好吃。
于叔下厨,包包子、包饺子、腌酸菜样样拿手;洒扫庭除、整理家务处处在行,且没有喝酒抽烟之陋习,加之性情又好,宠得于婶两耳不听烦心事,十指不沾阳春水。在我印象里,于婶经常是面目祥和,哼着小曲,盘腿坐在家里的炕上码纸牌。他们的夫妻关系在东北人成堆的家属院几乎就是绝品绝配。
我小学毕业后离开了筒子楼,直到大学毕业结婚后才又陆续回去小住。每次回去,于叔看到我都是一脸开怀的笑容,每次也都会吃上他亲手包的不同馅料的饺子。
记得我结婚7年后回去过年,于叔把我叫到他家里,严肃地说要跟我谈谈,话题是我是否该生个孩子了。原来母亲对我催生无效,搬来于叔当救兵,帮忙说服我。这一次,她找对了人,我答应了。一年以后,有了我儿子夕尧。
于叔的劝解,让我放下了对生养的恐惧,体会了作为一个母亲的酸甜苦辣,理解了作为一个完整女人的真正含义。
于叔40岁以后身体不断出现状况,肺、胃、心脏都做过不同程度的手术。2009年,于叔得了肺癌,来郑州做化疗。我去医院看他,他人很瘦,头发掉光了,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见到我,于叔摸着光头侧过脸笑着,略微有些不好意思。我心里难过得发紧,却佯装平静,握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说:“于叔,我听了您的话,生了孩子,做了母亲。现在您也要听我的话,答应我快一点好起来,健健康康地活着。”于叔定定地看着我,眼睛里闪着光,认真地说:“好,我答应你。”
这期间,我回家专程去看他,于婶说:“你于叔可真行,那么大的病,硬是挺过来了。现在天天在院子里锻炼、打牌。”我下楼在院子里看到他,一群老头中,于叔开怀地笑着……
九年后,2018年3月23日,于叔去世。
我们兄妹回去奔丧。厂里同事、朋友、邻居数百人含泪为于叔送行。我跟于婶说,于叔去找我爸爸了,他们师徒阴阳相隔半个世纪,终于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于婶说:是,他们做伴不孤单。
花圈的挽联上写着于叔名字——于福良。
三
祝妈妈还在,逸蕙对那一方水土、对109巷的关切还在;于叔走了,带走了我对那片故土最后的眷恋。邻里乡情,是故土文化中最动人的篇章,但愿在小镇的梦里,这些故事能一直延续下去……
离开花间驿时,我似乎有点恋恋不舍了。对于我这样走南闯北的人来说,这似乎有些不正常。
记得刚到这里时,第一眼看到“花间驿客栈”五个字,心中泛起的一份情绪其实多少有些不屑的味道。觉得这不过是一个食古的文人玩的一种显摆自己的小玩意儿而已。尽管如此,“花间驿客栈”这名称还是在我脑海里溢起了波澜。《花间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龙门客栈》、温韦丽词、古道马邦、峡谷剑影,脑际虚空不断变幻着一些模糊的蒙太奇意象,这幕荡来,那幕淡逝。
在高高低低的寒暄声中,我们被客栈主人让进了一间简陋的客厅兼餐厅或者叫简陋的餐厅兼前台的房间,接下来就被客栈主人点豆一样点进了装饰简单的客房。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和我们一行对这花间驿以及这花间驿所居的村庄的切实感受了。我的离开时对“花间驿客栈”的留恋,也是从这时开始滋生积淀的。
花间驿在郝堂村,郝堂村在信阳市鸡公山脚下,信阳在河南,河南在中国之中。把这个顺序倒过来,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在河南省信阳市的避暑圣地鸡公山下,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叫郝堂。郝堂村头的荷塘岸边,有一处别致有味的客栈叫“花间驿”。那是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
怪哉。我又一次提到花间驿的让人留恋。其实,离开花间驿之后,我就不时会想到,是什么东西牵动了我对这家客栈的情思。是花间驿门口那架悬着“藕遇”二字的花棚吗?我想了想,觉得不是。尽管“藕遇”花棚招引不少人心动驻足留影,但它尚不足以牵动我的心我的情思。也不是客栈门口古老的旗杆,在这种古老的旗杆下,风经过这里都会长出花白的胡须,那该是客栈主人要借此传达悠长而丰厚的文化信息,可引我关注,但不会撩动我心。还有客房墙根的菜畦;客房墙外的蛙声和客栈夜色中那如瀑的虫鸣;客栈篱笆墙头爬行的花秧和被风雨阳光洗黑的竹灯;客房粉墙上鹿角似的用树枝做成的挂衣架;书写在客房山墙上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以及路边星星般的格桑花。这些用今天年轻人说话的方式来描述,都美得不要不要的。但这些美妙有味的情调或许都如夏日蜻蜓点动我心中涟漪,但也都不足以留住我的脚步。
在写作这篇文章之前和动笔写此文之后,我都有意思考过,是不是花间驿所处的村庄——郝堂,这个美丽乡村感染了我,是不是郝堂村的美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使我流连忘返。我认真想过,觉得也不是。的确,郝堂的美是我期望中的那种美。自然天成,自由自在,各美其美。村中的院落屋舍尽管多为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重新设计过的。但这设计都是依照自然地貌进行的个性化设计,既没改变原有院落的格局,又遵循了原乡固有的文化审美原则,街道院落还是原本的样子。百年前的风回到今日郝堂仍能找到她当年经过这里时的脚印。乡村,仍坚守了它固有的美。
人力所为的所有创建都使这乡村的美重回自然。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使传统乡村的美,美得更经典更符合自然的秩序,更能彰显传统文化秩序中乡村的那种固有的美: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可以这么说,郝堂不是人为打造的什么景点,郝堂是郝堂人生活的家园。如果你带着某种期待来郝堂看景,也许郝堂会以它的自然状态告诉你:我没准备下你要的那些,我所有的只是季节造就的自然,有的就是我的家园的自在,有的是我本来是什么就是什么的自信,有的是来者都是客,好坏任评说的自由。鸟栽的树木,风种的花草,人育的荷塘,各得其所,各美其美。这些应该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大美,应该都是让我心动的诱因,但仍不是留住我的脚步牵动我的情思的主因。
真的,牵动我情思的真的不是郝堂的美丽,因为郝堂再美也不是我的故乡;也不是花间驿客栈的情调,因为情调必须依附于人的主体生活,可花间驿并没有我的主体生活。那么,是什么滞留了我的脚步牵动了我的情思了呢?想来想去,最终让我体认的,是人。是郝堂村街头仍朴实得如地上黄土山中石头似的乡亲。更是花间驿的两位有情有义有思想有观念同时又有作为的主人。我在这里隐去他们的名字,因为当他们的姓名落在我的笔下时,已成为我笔下概念化的人,已失去了他们真正血肉的温热与心智的灵动,我不想因我笔头的拙而影响了他们的美。
他们原来一个在黄河以北,一个在淮河之南,上大学时恋爱了。毕业时,男生随着女生来到了中原的江南——信阳,这样,一个家就诞生了。在这个家里,男主人投身于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女主人投身于教育事业。几十年过去了,男主人一直把自己的妻子当做家庭的董事长,女主人始终把自己的丈夫认作家庭的总经理,男主人说到自己的妻子仍是几分羞涩,女主人接应丈夫的话语前仍是银铃般的笑声。二人与我们聊到花间驿时,更是会心。说那年一日丈夫说要去外地摄影行一段时间。妻子说由你,家中事有我你放心。丈夫说一人照顾两个店可行?妻子说没问题。丈夫外出一月余转回,一个大店被妻子无声无息盘出去了,一个小店百废待兴,留待他来收拾。丈夫闻其详,大乐,曰正合吾意。原来妻子知道丈夫半生奔波,有过朝着自己事业理想的奔突,也有过自己理想事业信念的颓崩。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其实皆非己愿,这意思大体上就如苏东坡老仙儿在诗中写的那样: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像他人那样活着,我不愿意。于是,妻子便把丈夫过去的那种为了金钱财富营营的生活欲念盘出去,给丈夫留下一块儿可以回归自身的土地。丈夫那番惬意无可言表,自己动手安排了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
前述花间驿移步换景的每一步都是这位总经理的劳作,都是他们夫妻自身力量的对象物,都是他们此身归己有的证词。也许,聊这些此身他身的问题并没有几个人认同,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说实在话,对于“此身非我有”这一悖论,笔者也只是想想感叹两声而已,但花间驿男女主人公用他们的人生做到的另一点应该是我们大多数家庭都可以做到的,即他们夫妻间最柔软的亲情。
人生旅途中有诸多停靠站,哪里亮着永不熄灭温馨的灯盏?我们的回答也许只有一个:家。花间驿男女主人公的人生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无论你是健壮,是老病,是贫穷,是富有,是得意,是失意,哪怕你远在海角天涯,哪怕不知你是生还是死,家里临窗的案几上,在那个让你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都会为你亮着一盏灯。无论是在傍晚,在深夜,在黎明,你只要看到那盏橘红色的灯,你就会抖落一身的风尘,你就会愈合浑身创伤,你就会平息心中的怒火,你就不用因种种的不如意而怀疑人生。也许,这才是花间驿让我流连忘返的主因。
真的,我喜欢郝堂村自由自在的自然生态,喜欢花间驿的调调,更喜欢花间驿的主人,因为他们夫妇在现代化的今天,写出了今日社会最好的花间词。我知道花间驿只不过是一处客栈,但它的确温暖了我人生的旅程。
【作者简介】
单占生,诗人,评论家,三毛部落平台作家。曾任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编审,郑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河南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著名诗歌理论评论家。
2022年,你三十岁了。
而立之年,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奋发有为、俊伟豪迈……我愿用一切美好的词汇来形容你。
三十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三十年励精图治勤奋进取,三十年峥嵘岁月铸就辉煌。早在2015年,你就挣脱传统企业在时代变革洪流的裹挟下随时可能被颠覆的命运,锐意进取,顺势应变,开启了从地产开发商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的历史性跨越。自此,省域化战略和新蓝海战略如两艘齐头并进的航母,气势磅礴地挺进中原大地,成为业界备受瞩目的成功转型案例。2022年,七年转型路不易,七年寒耕暑播带来春华秋实,当年艰难的抉择取得了激荡人心的成果,那时许下的诺言也都一一实现。三十岁,你让河南为你骄傲!
一年靠运气,十年靠经营,百年靠文化,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为道,道为天”。你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儒雅谦和的气度,引领中原大地城市建设的风向标。一幢幢高耸的高楼大厦,凡是带有一抹亮丽蓝色“建业LOGO”的,都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蕴含了人与城市、文化、生态和谐共生的现代人居环境典范,住上好房子的河南人民过上了好生活。三十岁,这是你最好的生日礼物!
夜幕降临,一切喧嚣和骚动尽归于平静,建业总部港里亮起的一盏盏明灯,是我们为你奔向三十岁的道路而举起的照明灯。你一路奔波,偶遇坎坷,我不离不弃。
2022年,我(嵩山根亲文化)五岁了。
五岁,我早已褪去稚嫩的外表,日益茁壮,甚至可以独当一面,替你分忧解难。我诞生在你战略转型的第二年,是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中原情怀孕育了我。
省域化战略和新蓝海战略是我在探索中前进的不竭动力,对中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光大是我光荣的使命。五年来,在党和国家提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政策推动下,借助河南得天独厚的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在省委省政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定位的指导下,发展根亲文化事业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机。我们立足河南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以发源于河南省的姓氏、名人、堂号、郡望地、古祠堂为依托,在华夏姓氏始祖发源地和名人故里建设一批以寻根问祖、拜祖为核心的文化设施,以祠堂为核心,打造“根亲+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根亲文化项目,追求河南根亲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届时,河南作为华夏民族灵魂的栖息地、心灵故乡的理念深入人心,寻祖、问祖、拜祖等根亲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根亲文化品牌渐成规模,社会影响力日益显著,进而撬动我省文化贸易的大发展。作为华夏文明发源与繁盛之地,炎黄子孙文脉、根脉之所在,古老的中原大地将随着大国崛起的脚步再次彰显其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文化自信。
站在新起点上,全体建业人将不忘初心、五代同心、勠力前行,昂首阔步迈向辉煌的三十年,我们必将继续坚持“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价值观,加快推动“同发展,共建业”的战略转型进程,努力实现“让河南人民都过上好生活”的理想和使命。
三十年磨炼培养了建业人的自信;三十载风雨彰显了建业人的抱负;历创业之艰难,庆三十载而流芳;望未来之峥嵘,我在河南不可替代!
(王国平嵩山根亲文化公司总经理)
2018年6月14日上午,河南省委领导、18个省辖市市长、61个县(市)长组成的百城提质观摩团走进开封,重点观摩了开封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保护、老城人居环境改善等内容,并莅临建业七盛角、半亩园、大兴社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进行考察,给予高度评价。
2018年6月25日上午,郑州区域总公司成功获取“平原示范区2017-017、平原示范区2018-013”两宗住宅用地,地块占地面积共计185亩。
2018年6月27日,中共金水区凤凰台街道党工委召开了庆祝建党97周年“七一”表彰大会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记讲党课,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党委荣获“区域化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6月29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18年上半年品牌房企销售业绩排行榜”,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凭借310.4亿元的销售额在全国排名第42位,以470.1万㎡的销售面积排名第18位,斩获2018年上半年河南品牌房企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的“双料冠军”!
2018年7月9日下午,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与河南联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河南联通总公司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2018年7月22日,一场由郑州城市杂志《建业》联袂《郑周刊》举办的“见郑”城市杂志文化艺术展在郑州熙地港开幕。
2018年7月23日下午,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一行参观考察鹤壁建业绿色基地,对于ku游戏平台(官方)手机app/官方版/免费/安装/下载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产业升级和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8年8月12日上午,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携全省产业扶贫现场观摩组一行,莅临鄢陵建业绿色基地观摩调研。
2018年8月2日上午,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带领市四大班子领导一行到二七区樱桃沟建业足球小镇项目进行“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观摩活动”。
2018年8月13日上午,集团分别与郏县建城置业有限公司、河南天福凯地置业有限公司、汝州市博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约,集团累计签约轻资产项目达到101个。